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3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7 03:24
小说《偷影子的人》是连续11年蝉联“法国最畅销作家”马克·李维的代表作之一,与《伊斯坦布尔的假期》和《如果一切重来》并列为马克·李维的“温情三部曲”。这部作品虽然没有秉承传统法国文学磅礴的气势,但却凭借其温暖治愈的文笔打动无数读者。
该小说刚一出版便席卷各大畅销榜单,并在2013年入选我国中宣部向大众推荐的50本书之一。它不仅吸引了大量法国本土读者,创造了“销售得比影子消失的速度还快”的奇迹,而且热销全球45国,在全球异质语言读者群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偷影子的人》以“我”作为第一人称展开描述,讲述了能读懂别人影子心声的主人公与母亲、好友吕克、女孩苏菲和克蕾儿之间缠绵交织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马克·李维将目光聚焦于平凡小人物身上,用简易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主人公简单平凡却又充满温情的人生,以清新隽永的文字治愈无数读者。
很多人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会被新奇的设定吸引住。书中描写的“偷影子”的设定实则类似读心术,不过马克·李维却以新瓶装旧酒的形式装出了新花样,让读者眼前一亮。但是,在让人炫目的超能力这种魔幻现实元素之下,更让我感动的是埋藏在平凡人生背后隽永的真情。所以在本文我会结合马克·李维温柔清新的写作手法,从催人泪下的亲情、温柔感人的友情、扣人心弦的爱情以及小说写作手法和现实思考等四个角度来分析这部热销全球的治愈系文学作品。
01、催人泪下的亲情:母亲的尊重与陪伴为主人公的成长浇灌勇气,隐藏的父爱帮助主人公最终实现自我疗愈
首先,母亲的付出和陪伴贯穿主人公的成长的历程,塑造主人公温柔善良的个性
关于亲情的处理,在马克·李维的笔下,他创造了一个坚强隐身又温柔善良的母亲形象:
小时候,主人公身体瘦小、胆小怯弱,又因为父母离异而遭受他人异样的目光,这一切都让主人公感到痛苦绝望。然而,母亲始终鼓励主人公不要因为父亲的离去而自责,给予主人公力量和慰藉;主人公能读懂影子的声音,经常和影子自言自语,他害怕被别人发现异常,不过母亲却没有呵斥他的怪癖,反而给他创造独立的阁楼空间让他安心地和影子交流,给予主人公信任和空间。总的来说,与父亲离婚以后,母亲独立抚养主人公,并给与他足够的尊重和关心。丰盈的母爱弥补了缺失的父爱,让主人公在单亲家庭中茁壮成长,并最终实现当医生的梦想。在我看来,这个母亲的伟大程度不亚于《阿甘正传》中的母亲形象,但马克·李维却没有使其设定落入一般文学作品的俗套。
寻常的文学作品在塑造母亲的时候往往特别坚强或特别脆弱,可是在《偷影子的人》里面,主人公的母亲一方面可以坚强地承担家庭生计,另一方面又会脆弱到寻找校长倾诉自己遭遇的感情背叛。这种细节的处理并没有让母亲坚强的形象受损,反而使人物个性更加真实饱满,也更加让人体会到其伟大之处。母亲以自己坚强隐忍的个性为主人公搭建了一层爱的保护膜,细腻的母爱催人泪下。
其次,缺失的父爱再度回归,帮助主人公实现自我疗愈,是小说最大的亮点
主人公对于父亲的寻找是贯穿全文的一条隐藏线索。父母亲关系的破裂给主人公的童年留下巨大的影响,尽管母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证主人公健康成长,但是主人公对父爱的追寻与希望从未停歇,我们可以从很多情节看出:
某一次父亲答应与主人公共度周末却临时违约,主人公原本穿戴得整整齐齐,热切地期盼着父亲的到来最终却只能等到失望,由此我们可以看见他对父爱的渴望;海边度假期间,主人公给父亲寄出了一封没有地址的信,在他稚嫩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父亲求而不得的渴望和期待;学年结束的颁奖典礼时,主人公翘首以盼,希望可以见到父亲的身影,但每一次都失望而归。在一次次失望和妥协中,我们始终陪同主人公感受到他内心的缺口,对父亲的印象也自然而然地停留在“不负责任”的层面。在以往很多文学作品中,伟大的母亲往往伴随着缺失的父爱。但是马克·李维却在小说最后设置了一个反转,避免其落于俗套。
小说结尾,主人公发现了多年来父亲寄给他却被母亲藏起来的信件,通过信件他知道了每次颁奖典礼上,父亲都会站在远远的地方注视他。
在我看来,这些信件解放了一直将主人公禁锢的童年枷锁。在那一刻,主人公终于明白父母给他的爱是完整且毫无保留的,领悟到这一点以后主人公终于学会勇敢追求爱情。马克·李维巧妙地将缺失的父爱转化为隐藏的父爱,使这一条始终带有遗憾的线索在故事最后给予读者一场圆满的结局,让读者陪伴着主人公一起参与了一场爱的救赎。
02、温柔感人的友情:主人公帮助伊凡解开心结、推动吕克实现梦想,“他者实现性”让文章散发出清新明亮的色彩和温馨基调
在亲情的主线以外,马克·李维在主人公的生活里穿插了不少关于友情的故事,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人物形象是伊凡和吕克。主人公利用读懂他人心声的影子帮助朋友解除困惑,在这里,相对于朋友伊凡和吕克而言,主人公“我”相当于“他者”的存在,而伊凡和吕克的影子需“他者”发觉从而产生作用的特性便被赋予了“他者实现性”。对于这部分内容,我将分别从两者进行分析:
伊凡:渴望母爱并在主人公帮助下得到救赎,实则象征缺失亲情的符号主人公与学校警卫伊凡是忘年交。某一天,主人公听从“伊凡影子”的呼救在一场校园火灾中拯救了伊凡的性命,可是伊凡依然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之中。伊凡表示,大火烧掉了他最珍贵的东西,那是母亲给他写的信。
后来在“伊凡影子”的坦白下,主人公才知道伊凡母亲并没有给他写过信,大火烧掉的是他写给母亲的信件。主人公伪造一封母亲的信件给伊凡,帮助伊凡解开心结。伊凡解开了童年禁锢的枷锁,离开了小镇。
马克·李维对伊凡的处理正是“他者实现性”最直观的表现,伊凡不曾主动透露内心的痛楚,对母爱的渴望成为他内心深处的一道伤疤。所幸主人公通过影子的心声和伊凡共享了这个痛苦的秘密,并用真诚的爱打开其心结,帮助他完成心灵的救赎。
关于伊凡形象的解读,网上有一种声音:认为伊凡就是主人公本人,两者穿越时空完成某种程度的对话从而解救自己的人生。
不过在我看来,与其说伊凡是主人公,倒不如说他象征着所有缺失亲情的孩子,极度渴望对父母之情,而主人公恰好也是一个亲情缺失者。两人虽有共通之处,但并不完全一致,朋友伊凡借助主人公实现救赎,让故事散发出温情治愈的气息。马克·李维塑造伊凡的形象,使《偷影子的人》整本小说在亲情和友情的维度都得到更深层次的丰富和提高,让小说更具情感张力。
吕克:经过行动找回真正的梦想,代表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吕克是主人公最好的朋友,他拥有学习理科的思维,渴望成为一名医生。然而,他不得不在父亲安排下继承家业,成为一名面包师。主人公从“吕克影子”的心声中读懂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于是说服吕克父亲允许吕克追逐梦想。
当吕克亲临医生学习生涯以后,他才意识到害怕急救场景的自己无法承担医务工作,他怀念以前在小镇做面包的生活,那是一段简单又快乐的幸福时光。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他收拾家当重返小镇,回归面包师职业。
在我看来,吕克的经历其实反映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凭空想象的理想缺乏实际行动的支撑,宛如空中楼阁缥缈虚幻,无法把握。有时候,当你终于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以后,或许会发现真正的理想和想象中的理想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当你陷入迷茫之时,最好的方法应该是以实际行动去探寻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小结:渴望母爱关怀和追寻心中理想的小人物,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并不少见。马克·李维以温暖的笔触描述着清新平淡的故事情节,反而能在简单平凡中爆发出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作者将目光聚焦于小人物友情、亲情与梦想相互交织的情感中,为全文注入明亮的色彩并奠定温馨的基调。
03、扣人心弦的爱情:成熟理性的苏菲和童年初恋克蕾儿给予主人公不一样的爱情体验,这两种不同的爱情观值得深思
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两段体验感完全不一致的恋情:
第一段恋情是童年初恋。由于自卑心理作祟,主人公不敢追寻与克蕾儿的这段恋情,最终两人走失在茫茫人海之中。第二段恋情是和成熟理性的苏菲交往。这段感情并非出于爱情,更多的是日常的陪伴。苏菲无法承受没有爱情的恋情,选择离开主人公。在我看来,这两段恋情都同样弥足珍贵。相较于与生俱来的亲情和保持距离的友情,爱情是人生中最奇妙的一种情感体验。相爱时亲密无间,却也时常面临分离的威胁和挑战。在爱情的旅途上,有的人出现就是只是为了告诉你一些道理,而这种道理只有自己才能去体会。这种平淡又真实的经历,极易打动人心,让每个向往爱情的人都为之动容。
在这一场错误的三角关系之中,主人公内心始终惦记克蕾儿,却无法拒绝苏菲的魅力,于是他怀揣着对克蕾儿的爱慕之情和苏菲在一起。苏菲逐渐发现在主人公的内心早已一个人占据了她最想占据的位置,经过痛苦挣扎以后,她选择了放手。
我认为,在这两段恋情中,克蕾儿象征着始终如一的爱情观,苏菲则代表着曾经拥有的美好。有幸遇到坚贞不渝的爱情固然美好,但是我却觉得苏菲的这段恋情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主人公的犹豫伤害了苏菲,但我们却无法谴责他对克蕾儿发自内心的真爱。相较于主人公的迟疑,苏菲在这一段恋情中则展示了她勇敢洒脱的个性。她敢于追逐爱情,在看出对方真实心意以后既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怀疑自己,而是果断放手开启新的旅程。这正是女性在爱情里应该有的样子。苏菲的结局让小说没有局限于和稀泥的大团圆之中,反而在遗憾缺失的意境中发人深省。
04、在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主旋律之外,马克·李维式治愈风格为这本小说增色不少,温情中透露出独特的美感,发人深省
作为法国治愈系文学的典型代表,马克·李维曾说,
“我无法写下一个完全没有爱的故事。爱有很多不同的层面,不只是情侣之间的爱情才是爱,友情是爱,与父母的关系也是爱”。
《偷影子的人》完美诠释马克·李维的创作理念,书中平实感人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交织缠绵,共同为读者打造一个温馨治愈的世界。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之所以扣人心弦,马克·李维极具亲和力的创作手法功不可没。
①魔幻元素的注入丰富小说想象性,新颖独特的“影子”主题吸引观众
纵观马克·李维“温情三部曲”,无一不是在简单平凡的生活中注入魔幻元素,使全文散发着扣人心弦的光芒:
《偷影子的人》中,主人公“影子”可以读懂他人心声,这是一种类似“读心术”的超能力;《伊斯坦布尔假期》中,占卜师的预言使故事一直笼罩着一层悬疑魔幻的气息;《如果一切重来》则运用了运用了时空转换,线索交错并行的叙事策略。马克·李维擅长以亦真亦幻的创作手法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现实与虚幻穿插其中,创造出荒诞与温情共存的世界,从而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
以《偷影子的人》为例,人与人之间原本充斥着隔阂和猜疑。作者利用读懂人心的“影子”帮助其主人打开心结、治愈心灵,实则反映了真诚的力量。只有坦诚以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能拉近,一颗深受伤害的心灵也因此而有机会得到救赎。
②以温柔的笔触写下超越文化边界的情感,字里行间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芒
马克·李维的每一部作品都贯穿着“爱”,这种爱并不局限于男女之欢,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喜爱,这种感情在《偷影子的人》里面随处可见:
在书中,除了催人泪下的亲情、温柔感人的友情、扣人心弦的爱情;还有医院小女孩对宠物小兔子的关爱呵护;还有吕克对邻居老奶奶的照顾帮助;还有小镇居民熟络热切的关照等等。情感的共鸣不分国界,马克·李维笔下的人物正是传达着人类共通的情感,足以呼应大部分读者的情感诉求,从而起到治愈人心的效果。这种超越文化边界的“爱”,奠定其作品温馨治愈的情感基调,让读者透过这本书能够喧嚣浮躁的现实生活中找到本真的自己。
写在最后
小说《偷影子的人》以平淡朴实的文字从亲情、友情与爱情的角度逐一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现实生活的缩影,并得到治愈的力量。这本小说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华丽优美的辞藻,但却能频频打动人心,这与马克·李维清新隽永的文字功底不无关系。
岁月光影辗转飞逝,正如文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一样,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得到”与“失去”两者之间徘徊,所幸在不断流逝的岁月下,还埋藏着一些坚不可摧的真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7 03:22
因为他描写的含义非常的深刻,而且一部分象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实情况。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7 03:20
偷影子的人这部剧剧情节奏缓慢,但是观影感觉非常的流畅和舒服,属于沉浸式的电影。所以才能热销全球45国。深受观众们的欢迎。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7 03:27
这是因为这部剧的故事情节非常的吸引人,让观众产生很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