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8: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1:43
说到开国皇帝,大家都能理解,指的是某个封建王朝的创立者。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封建王朝创立者,虽然创立了一个国祚150余年的新王朝,却没当过一天皇帝,而且还是位女性——她命运多舛,经历传奇,从一个屡遭废立的前朝皇后、废后,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再造宋室,成为南宋王朝立国152年的开国太后。
她姓孟,是北宋哲宗赵煦元祐皇后,史称照慈圣献皇太后。
1、包办婚姻,两度被废,幽居道观30载
孟氏民生于官宦之家,祖父孟元、父亲孟彦弼都是朝廷*。得益于良好的家庭影响,孟氏从小文静贤淑,举止端雅。
公元1092年,16岁的北宋哲宗赵煦到了大婚和亲政年龄。临朝听政的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为哲宗选秀,在初选出的一百多名世家少女中,同时相中了和哲宗同龄的孟氏,于是封孟氏为皇后。
此时的孟氏不知道,她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哲宗的父亲宋神宗是改革派,重用王安石等新党*,而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是保守派,临朝期间大力支持司马光等旧党势力。
新旧党争水火不容,哲宗很崇拜老爹神宗的改革思想,但即位后一直受到高太皇太后的压制,恨屋及乌,对高太皇太后操办的这门婚事从一开始就心里排斥,但碍于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的压力,只能表面上接受,勉强维持,私下里却宠爱娇艳多姿的刘贵妃。
一年后,高太皇太后病逝。亲政的哲宗终于摆脱了多年来的压制,越来越疏远孟皇后。
1096年,哲宗和孟氏三岁的女儿福庆公主突然得病,医治总不见好。孟氏的姐姐病急乱投医,竟然带了道家的符水进宫,为外甥医治。这在宫中可是大忌。孟氏见到后大惊失色,忙将符水藏起,并向哲宗说明情况。哲宗也是救女心切,并没怪罪。
不久,福庆公主不治而亡。孟氏养母燕夫人等人又请了道士、尼姑进宫为孟氏及公主祈福。一直觊觎皇后之位的刘贵妃,借机在哲宗面前搬弄是非,说孟皇后这是在诅咒皇帝。前后两件事联系起来,本就对孟氏心怀不满的哲宗勃然大怒,下令彻查此事。
迫于刘贵妃的压力,执法官将孟氏身边侍从人员全部收捕,严刑拷打,但无一人诬蔑孟皇后。
史载“捕逮宦者、宫妾几三十人,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宋史》)最后,执法官伪造证据,孟皇后以“旁惑邪言,阴挟媚道”(《宋史》)为由被废,出居瑶华宫,成为一名女道士。刘贵妃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后。
哲宗亡,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听政,孟氏被召回宫中,复立为元祐皇后。仅过了两年,向太后又病逝。奸相蔡京等新党得势,继续打压旧党,孟皇后再受牵连,又被贬废至瑶华宫,一住就是25年。
2、国破家亡,挺身而出,续命大宋150年
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京,徽、钦二帝和皇室、*3000多人被掳至金国,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当时,皇室成员只有徽宗第九子赵构出使在外,幸免被俘。孟氏因被废20多年,皇室名册早被除名,也侥幸得已留下。“时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后以废独存。”(《宋史》)
金人走前,立张邦昌为伪楚帝,留下部分朝臣辅佐。张邦昌自知号召力不行,在朝臣的建议下,答应请孟氏出山,恢复其元祐皇后的尊号,并由孟氏垂帘听政。
面对国破家亡的凄惨局面,幽居道观近30年、已经51岁的孟氏,危难时刻毅然挺身而出,忍辱负重,担起了匡复大宋的重任。她一边重整被金人侵掠后百废待生的残局,安定朝臣和百姓,一边私下派人联系在南京的皇室唯一后人赵构,秘密筹划王朝复兴。
同年,远在南京的赵构接到孟氏的诏书,在南京登基,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史称南宋(1127—1279)。高宗称帝后,孟氏马上归政,被尊为隆祐太后。
1129年,苗傅、刘正彦发动“苗刘兵变”,强行拥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简帝,请孟太后听政,孟氏不从。为了稳定局势,高宗*禅位太子。
面对叛军的咄咄*人,孟太后沉着应对,一边表面答应垂帘听政,安抚苗、傅等人,一边暗地派韩世忠之妻梁红玉,速召韩世忠张浚等人前来平叛。“太后从之,每见傅等,曲加慰抚,傅等皆喜。韩世忠妻梁氏在傅军中,胜非(宰相)以计脱之,太后召见,勉令世忠速来,以清岩陛。”(《宋史》)
不久,叛乱平定,孟太后马上扶立高宗复位并归政,再次以自己的沉稳机智,为南宋新朝稳定了局势、渡过了危机。
3、德冠后宫,母仪天下,一代贤后成传奇
孟氏性情恭谨,德行高上。初为皇后时,面对刘贵妃的争风吃醋和诬陷打击,她大度忍认,复出后从未进行报复。辅佐高宗创立南宋初期,面对金人的追击,她和高宗分头躲避,到处颠沛流离,期间生活极为艰苦,身边侍从都走散了,有时连抬轿子的人都没有,但她无怨无悔。
回宫安定下来后,虽贵为皇太后,却带头厉行节俭,每月只让宫中供给千缗而止。去南昌时,她让人卖掉了自己的三千匹私绢作为路费。她平生喜欢喝酒,高宗认为越酒不好喝,命人另外再买甜酒,孟氏就自己派人去付账,从来不强买强卖。
有朝臣上奏请官民名字避其父讳,孟氏认为这样会给官吏百姓带来不便,予以拒绝。群臣请求皇帝封其为太皇太后称号,她也推辞不受。
为避免外戚干政,她特意命学士院降诏,她的亲戚族人不得预闻朝政,不得和皇室贵族走得太近,不得私自到权贵重臣家拜访求见。按照她的功劳,她的家族亲人有近80人可以享受恩泽封官,她都没有奏请。
“命学士院降诏,戒敕忠厚等不得预闻朝政、通贵近、至私第谒见宰执。以恩泽当得官者近八十员,后未尝陈请。”(《宋史》)
孟太后以身作则,德冠后宫,赢得了上至高宗、下至朝臣、宫人的一致尊敬和信任。高宗对她极为孝顺,经常亲自探望她;太后曾患风疾,高宗从早到晚不离左右,几天几夜衣不解带侍服在前。
“绍兴五年春,患风疾,帝旦暮不离左右,衣弗解带者连夕。”(《宋史》)
朝贡的时令果品,必先献给太后,然后自己才品尝。
宣教郎范焘与孟太后侄子有矛盾,在高宗面前诬谄太后与侄子偷偷抚养宋钦宗之子,图谋不轨。高宗说:“朕和太后情如*,绝不会有这种事。”当即将其治罪。
1135年,59岁的孟太后病逝。高宗感念其恩德,专门下诏,以母后临朝之礼隆重下葬,追谥昭慈献烈皇太后,后改谥昭慈圣献皇太后。
孟氏的一生,身为皇后,却两遭废立,两次临朝听政,充满了传奇和坎坷、曲折和悲喜。面对后位废立,她忍辱负重,淡泊名利;在国破家亡之际,她临危不惧,克服重重困难和挫折,不负众望,扶立新帝登基,创立南宋新朝,使岌岌可危的大宋王朝得已延续国祚150余年,堪称名副其实的南宋开国太后。她不恋权势、顾全大局、身先垂范的优良品行,即使在近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肯定和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