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4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01:53
发生在贵州境内的就有三场著名的战役,即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战役。
强渡乌江:长征十大战役之首
1934年12月18日的黎平会议,博古、李德等“赴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意见被否决,红军确立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自此,红军挥师进军黔西北,连克多个城镇,于13天后抵达*县猴场镇,准备渡过乌江。
此时,湘军、川军、黔军、桂军以及薛岳兵团从四面八方向红军包围,防守乌江西百余里的十几个渡口,沿江烧毁民房和船只,以“乌江天险”“扼险固守,可保无虞”。
在此紧要关头,1934年12月31日下午至次日凌晨,号称“转折前夕”的猴场会议召开了。猴场会议,使得红军由撤离苏区以来的消极避战变为积极作战,主动出击。
强渡乌江
1935年1月2日,强渡乌江战役在江界河、回龙场、岩坑等处打响。其中,最先突破的,也是最著名的当属江界河渡口的战斗。
上午9时许,渡口大道的佯攻开始了。
敌人慌忙进入工事,不断射击。红军方面的机关*、迫击炮,也相继喧嚣起来。待佯攻战斗激烈后,红军先由红四团三连连长毛振华等8人泅水试渡。
10多分钟后,8人全部登岸,隐蔽在敌警戒线的石崖下。人虽然过去了,但交由他们准备架桥的一条粗草绳,却因水宽流急无法拉过去,使得后续部队没有办法渡江。无奈之下,只能将8人召回。其中一名红军战士受冷过度,无力游回,被江水吞没光荣牺牲。第一次强渡以失败告终。
吸取经验教训后,红军决定实行夜晚*,工兵迅速赶制双层竹筏。但由于“水流太急,黑夜里无所指向”,第一次*,以失败告终。
1935年1月3日凌晨,*副参谋长张云逸亲往红四团传令:敌薛岳兵团已抵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渡江。团部决定不惜代价,以60余个竹筏轮番实施武装强渡。
1月3日拂晓,趁着晨雾,红军渡江突击队再次以竹筏渡江。在老渡口仍以小部佯攻,由*工兵营架浮桥吸引敌人;而在上游新渡口,赶扎的60多个竹筏严阵以待,由二连连长杨上堃带队打头阵。
在老渡口的佯攻进行到白热化时,上游小渡口的强渡开始了。
红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01:54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01:54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