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各采用了怎样的货币政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09:4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03:33
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7年),是汉初一位颇具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文治武功,显赫一生,与秦始皇同被后人并称“秦皇汉武”,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的思想积极进取,具有前瞻性,为朝廷、社会带来了新思维,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对货币制度的一系列改革。
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时,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的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由于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至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困局。出于**经济管理和*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打击大贾商人,增加*财政收入,这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初衷。由此他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
武帝刘彻登基时,正在继续流通文帝时推行的四铢半两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就当时流通的半两钱名不符实,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以实现秦汉时期常称钱币“重如其文”为由,下令销毁四铢半两钱,新铸“三铢”钱。这是汉武帝的第一次币制改革,虽没有取得了多少成就,但这次成功地突破了自秦始皇推行“半两”以来凡钱称“两”的规矩,开创了钱币称作“铢”的新时代。
三铢钱推行不久就感觉到这种钱太轻,造成钱轻物贵,汉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又将三铢钱废掉,重新推行四铢半两钱。这不能认为是倒退,而是汉武帝的又一次钱币变革,是汉武帝看到了简单地推行“重如其文”三铢钱行不通,暂时再重行半两钱,以求更符合社会需要的钱币。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军资耗费巨大,国库严重亏空,而那些富商大贾却无关痛痒。据《汉书》记载:豪门富室“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种困”。于是汉武帝与朝廷公卿*们研究决定改换钱币策略,打击那些为富不仁、兼并土地、不顾天下安危的豪富,以此来充实国库财政。由此武帝施展了第三次钱币改革措施,即造皮币和白金币。皮币是用一种珍贵的白鹿皮作币材,一尺见方,四周绣有彩边,值40万,用于王室朝觐聘享。这种大额虚价的皮币,是我国古代纸币的先驱。白金币是银锡合金,分为圆形龙币、方形马币、椭圆形龟币,分别值三千、五百、三百,是我国历史上由*王朝铸造的最早的银铸币。
但是,货币品种的众多和复杂,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所以到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又下令郡国铸造五铢钱,废除了实际重量仅三铢的半两钱,展开他的第四次币制改革。五铢是在摒弃以前行三铢钱、四铢半两钱的弊病中推出的。为免去流通中钱币仅重三铢的不便,在传统的“重如其文”的理念下,将法定钱币提高到了五铢。而且基于冶金技术的提高,在钱面置外郭,将平背改变为背置内外郭形式。目前已经得到全世界学者的共识:凡金属货币的重量,在4克左右是最适合使用的。可见这次币制改革的意义所在。这次改革只是规定了钱币的名称和基本形制,依旧由郡国铸造,一般称之为郡国五铢。郡国五铢沿袭半两的加工程序,钱币铸出后只是简单的掰断钱树,或者只用简单工具清除一下毛边。郡国铸钱,必然参差不齐,容易发生盗铸。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为避免伪钱泛滥影响国家的税赋收入,汉武帝又进行第五次币制改革,命京师钟官专门铸造一种边缘磨砺成色泽紫红的精美五铢,史称“赤仄五铢”。经过精加工的赤仄五铢很容易与郡国五铢区分,朝廷硬性赋予了赤仄五铢高昂的币值,以一枚赤仄五铢当五枚郡国五铢,并规定凡缴纳税赋和官府用钱一定要用赤仄五铢。虽然朝廷赋予了赤仄五铢高附加值,但磨边的技术含量并不十分出众,引发民间将郡国五铢旋边改造,充当赤仄,造成赤仄难辨正身之态,因此不久便也废除了。
西汉王朝的屡次改币,始终不能达到禁止私铸伪钱的效果,特别是汉武帝即位以来的几次改币,商人们利用币制改革之机囤积取利,严重影响了西汉王朝的财政收入,使货币铸造权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在“外事四夷,内兴功利”的情况下,西汉王朝又急需设法开辟财源以应付其大量财政开支,于是控制货币铸造权便成为西汉王朝的当务之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03:34
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7年),是汉初一位颇具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文治武功,显赫一生,与秦始皇同被后人并称“秦皇汉武”,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的思想积极进取,具有前瞻性,为朝廷、社会带来了新思维,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对货币制度的一系列改革。
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时,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的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由于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至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困局。出于**经济管理和*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打击大贾商人,增加*财政收入,这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初衷。由此他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
武帝刘彻登基时,正在继续流通文帝时推行的四铢半两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就当时流通的半两钱名不符实,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以实现秦汉时期常称钱币“重如其文”为由,下令销毁四铢半两钱,新铸“三铢”钱。这是汉武帝的第一次币制改革,虽没有取得了多少成就,但这次成功地突破了自秦始皇推行“半两”以来凡钱称“两”的规矩,开创了钱币称作“铢”的新时代。
三铢钱推行不久就感觉到这种钱太轻,造成钱轻物贵,汉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又将三铢钱废掉,重新推行四铢半两钱。这不能认为是倒退,而是汉武帝的又一次钱币变革,是汉武帝看到了简单地推行“重如其文”三铢钱行不通,暂时再重行半两钱,以求更符合社会需要的钱币。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军资耗费巨大,国库严重亏空,而那些富商大贾却无关痛痒。据《汉书》记载:豪门富室“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种困”。于是汉武帝与朝廷公卿*们研究决定改换钱币策略,打击那些为富不仁、兼并土地、不顾天下安危的豪富,以此来充实国库财政。由此武帝施展了第三次钱币改革措施,即造皮币和白金币。皮币是用一种珍贵的白鹿皮作币材,一尺见方,四周绣有彩边,值40万,用于王室朝觐聘享。这种大额虚价的皮币,是我国古代纸币的先驱。白金币是银锡合金,分为圆形龙币、方形马币、椭圆形龟币,分别值三千、五百、三百,是我国历史上由*王朝铸造的最早的银铸币。
但是,货币品种的众多和复杂,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所以到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又下令郡国铸造五铢钱,废除了实际重量仅三铢的半两钱,展开他的第四次币制改革。五铢是在摒弃以前行三铢钱、四铢半两钱的弊病中推出的。为免去流通中钱币仅重三铢的不便,在传统的“重如其文”的理念下,将法定钱币提高到了五铢。而且基于冶金技术的提高,在钱面置外郭,将平背改变为背置内外郭形式。目前已经得到全世界学者的共识:凡金属货币的重量,在4克左右是最适合使用的。可见这次币制改革的意义所在。这次改革只是规定了钱币的名称和基本形制,依旧由郡国铸造,一般称之为郡国五铢。郡国五铢沿袭半两的加工程序,钱币铸出后只是简单的掰断钱树,或者只用简单工具清除一下毛边。郡国铸钱,必然参差不齐,容易发生盗铸。
五铢汉武帝时期
在汉武帝时期,货币政策经历了多次变革。起初,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汉武帝推行三铢钱,意图恢复铜币的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的一致性。然而,由于三铢钱与半两钱价值相当,导致盗铸横行。因此,建元五年春,政府决定废除三铢钱,改用价值较高的半两钱。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铸造三铢钱,并发...
汉武帝各采用了怎样的货币政策?
三铢钱推行不久就感觉到这种钱太轻,造成钱轻物贵,汉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又将三铢钱废掉,重新推行四铢半两钱。这不能认为是倒退,而是汉武帝的又一次钱币变革,是汉武帝看到了简单地推行“重如其文”三铢钱行不通,暂时再重行半两钱,以求更符合社会需要的钱币。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秦皇汉武在货币政策上分别有何重大变革?
在货币政策上,秦始皇最主要的就是推行秦半两,废除了原来在六国地区实行的各地区各自的货币政策,汉武帝主要就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废除了地方上的铸币权力,也就是将财政权收回中央,这样一来就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于经济的管控能力,同时,当时也推行稳定了汉五铢的货币形式,将货币的具体...
沈充五铢文献记载
汉武帝时期,在元狩五年(前118年),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改革发生了,即“废半两钱,行五铢钱”,这一举措记载于《汉书·武帝纪》中。此前,由于私铸货币的混乱,导致“钱益多而轻”,币制混乱不堪。为解决这一问题,武帝采纳了桑弘羊的建议,在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全国的郡国被...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危机,采取大量铸行"半两"币投入流通,以解燃眉之急。此举反而引发民间私铸、盗铸货币风潮再起,虽对私铸、盗铸者重治严惩,但因重利驱使,铤而走险者仍大有人在。流通货币中官铸、私铸、盗铸混杂,真假难辨,社会中出现了"钱益多而轻"〔34〕的局面,货币贬值,物价腾涨,社会经济再度陷入混乱,西...
汉武帝时期外战耗尽了国库,西汉王朝是怎么摆脱没钱的日子的呢?
西汉的国家版图不断扩大,但是多次出征也使国家财政紧缺,于是汉武帝采用了卖官鬻爵,并对货币进行改革,严控盐矿铁矿等措施有效的摆脱财政危机。汉武帝是一个好战的君王,他多次出兴兵出征,虽然是一统天下,但是却使国家经济凋零,多年的出征耗尽文景盛世的财富,战争其实是相当消耗财富的,单靠人头和...
汉朝货币的流通渠道
以后,他又严令执行由桑弘羊提出的经济政策,将冶铁、煮盐和铸钱等权力全部收归官营,从而打击了富商大贾和地方上豪强权贵的割据势力,开辟了更广泛的收入来源。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采用了新的“白金”和“皮币”。白金的币面分三等:圆形的龙币值三千钱,方形的马币值五百钱,椭圆...
两汉五铢钱中央政府统一铸钱
在汉武帝时期,中央政府采取了重要措施,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标志着新的货币政策时代的来临。汉武帝时期诞生了著名的三官五铢钱,它以其卓越的工艺和高标准的质量成为了当时货币的典范。"三官"一词代表了政府铸币的三个关键部门:钟官负责铸造,辨铜确保铜质纯净,均输则负责货币的流通管理。为了...
西汉时期的货币政策承载着怎样的文化?
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之因果,从中可得一历史的借鉴,即:社会政治的稳定、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政治的统一、稳定。两者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偏倚不得,而社会流通货币的币制统一与否,其价值尺度和流通作用是否...
汉武帝时的桑弘羊提出的民产官销的盐铁官营政策是什么经济政策有什么...
这个政策的作用,就好比在当时建立一个“中央银行”并推行“宏观调控”。使得经济财政,农货工商得到极大的控制和调配,抑制垄断,照顾民生,建设赈灾,使得经济和整治得到空前的极大发展,百姓民生也得到极大恩惠,是一次革命般的突破。武帝在位数十年之中,国库开支,十百倍与往昔,连年用兵,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