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7 23: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4:01
1959年9月30日,彭德怀来到吴家花园居住,到1965年11月28日去往成都,担任“大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他在吴家花园度过了六年多时光。吴家花园相传是明末清初人物吴三桂曾经的住所,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对外联络部的专家招待所。
吴家花园是一座京式四合院,内部有14间房屋,院中的景色自成一体。里面有小桥流水,有假山亭阁,还有一些副宅。吴家花园占地五亩,距离颐和园两里地,周围就是一个大村子。彭德怀本就是农家子弟,他的祖辈都是贫苦的农民,为了求得救国救民的道理,他才义无反顾踏上了*的光明大道。
这个农民的儿子来到吴家花园后,绕着院子走了一圈,估摸出院中的空置土地大概有一亩左右。院墙外还有属于吴家花园的两亩滩涂地,他不顾秋意已寒,脱下鞋子,踏入冰冷的水塘中。他弯下背,从水塘底部捞起一捧淤泥,放在鼻子边闻了闻,对警卫员称赞:“好泥,好泥!”
彭德怀在青年时期,曾在洞庭湖滨当过堤工,给恶霸劣绅用洞庭湖的淤泥堆田。他受尽了欺压,也是那时背被艰苦的劳动压得微驼,他自然也明白水塘里的淤泥,是种植瓜果蔬菜的好材料。
彭德怀曾对看望自己的侄子侄女说:“劳动对我是很需要的,国家还很困难,我还可以为人民减轻负担嘛!” 于是,彭德怀带领着警卫员、工作人员,在院中开荒种植瓜果蔬菜,挖池塘养鱼、种藕。
在劳动中,61岁的彭德怀和同志们一起挖淤泥,和同志们把淤泥用筐抬到院子中。同志们劝说他多休息一下,他总是不肯放下铁锹、箩筐,不服老。每次劳动,彭德怀总是满身泥水,浑身都被汗水打湿了,他笑着对同志们说:“出身汗,全身上下可舒服了。”
经过一个月的辛勤劳动,水塘被整整齐齐的清理出来了,水塘被加深,池塘里养了鱼、种了莲藕。堆积多年的淤泥,则被运到院子中,成为了田地的好肥料。院中的一亩多空地,也被收拾了出来,被彭德怀种上了各类瓜果蔬菜。
等到侄子侄女再来看他,吴家花园成为了真正的“花园”,蝴蝶在菜园里翩翩起舞,蜻蜓在“尖尖露角”的莲叶上驻足停留。彭德怀对侄女彭梅魁说:“你看,这回才真正成为了花园了。” 为了积肥,彭德怀用工资买了一个大缸,这个大缸有三尺多高,放在院子东南角屋檐下。
这个大缸就是粪缸,把粪便收集起来,盖上盖子,防止臭味跑出来。等到菜园中的瓜果蔬菜需要的时候,拿来用来施肥,院中的一亩荒地,在水塘淤泥和积累肥料滋养下,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庄稼们茁壮成长。彭德怀是一刻都闲不住的,有一次他看到菜园旱了,也没有叫警卫员,自己提着水桶去水塘里打水,准备浇灌一下菜园。
可是毕竟有了年岁,池塘边湿滑,摔了一跤,滑进池塘里。警卫员听到动静,赶紧下水救出了彭德怀,他胳膊就被摔伤了。等到下一次侄子侄女来看望他,看到他受了伤,关切地问:“伯伯,你怎么胳膊受伤了?怎么回事呀?”
彭德怀告诉了孩子们,是因为想打水浇菜,不小心给摔倒了。孩子们急切地说:“伯伯,你这么大年纪了,以后别干这些活了。” 彭德怀却对孩子们说:“像我这样的年纪,在农村干活的有的是,我没有什么娇贵的。我本就是农家子弟,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往后我一定注意,不再跌跤就是了。”
彭德怀还向孩子们介绍起大粪缸,说自己用便盆,把粪便收集起来,积少成多,种菜就不需要买肥料了。他高兴地对孩子们说:“现在肥料靠供给,给百姓的本就紧缺,我要是不买肥料,不就可以多卖些给老百姓吗?”
彭德怀除了种植瓜果蔬菜,在吴家花园六年间,他每天都要读书看报,而且有严格的学习计划。他常常读一些*书籍,还学习了一些农业、园艺、种田等方面的书籍。这时的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不是在读书学习,就是在菜园里拾掇瓜果蔬菜。
每当他学习累了,就去往菜园里转一转,看着长势喜人的瓜果们,他的疲倦一扫而空。菜园里种植着白菜、萝卜、红薯、南瓜、豆角、葡萄树,还有一颗嫁接的苹果树,以及一小片麦子。这些都是彭德怀的珍贵宝贝,看着它们长得好,彭德怀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总是笑着对身边的同志说:“你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老倭瓜很争气,一条藤上结了好几个,个头还大,估计不会再掉了,嫁接的苹果树也活了。” 院中的一小片麦子也渐渐孕育出麦粒,讨厌的麻雀总是来偷吃,彭德怀在学习中,听到唧唧咋咋的麻雀叫声,总要出来驱赶它们。
有时候,一天要出来驱赶了五六次,耽误了读书学习。为了让麦子不受损失,他用小扇子做了三个“扇人”,在清风中,小扇子“呼噜呼噜”不停旋转,吓得讨厌的麻雀再也不敢来了。彭德怀笑着对同志们说:“这是老百姓的智慧,我只是借来用一下,这样就能保证颗粒归仓了。”
等到孩子们再来看他,他笑着对孩子们说:“你看这麦子长得多好,麦穗长、颗粒饱满还多。” 有一次侄女来看伯伯,彭德怀问侄女:“你有没有菜吃?” 侄女回答:“有。” 彭德怀又关切地问:“你粮食够不够吃?” 侄女点了点头,说:“伯伯,够吃的。”
彭德怀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指着院中的马齿笕,说:“要是没菜吃,这东西可以当菜吃,可以当粮食。” 后来,彭德怀还是割了一大兜子马齿笕,给侄女带走了。1963年春一个周末,侄女彭梅魁和丈夫张纯一,带着三个孩子前来看望伯伯。
彭德怀喜爱孩子,把三个孩子一个个抱在怀里,一个个逗他们,孩子们和外公开心玩在一起。彭梅魁提出让伯父和三个孩子们和一张影,彭德怀拒绝了,转身进了屋。彭梅魁拿出相机,按下快门,只有彭德怀的身影和三个孩子同框,这张照片后来被称作“最美伟人照。”
彭德怀出身贫寒,和人民心心相印,血肉相连。他把人民的事情,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为此他多次主动降低自己的伙食标准。他把自己的口粮一减再减,规定自己每个月只吃18斤口粮,国家供给给他的东西,他也很少买。
孩子们担心他的身体,劝说他:“一定不要太节省,要注意身体 健康 。” 彭德怀则笑着说:“解决国家和人民的困难,我有两个办法:一是努力生产劳动,二就是勤俭节约。” 1964年,孩子们要回湘潭老家,彭德怀让孩子们给老家生产队,带去了自己一百元工资,帮助家乡的乡亲们。
彭德怀这时节俭到极点,他的牙刷前头的毛已经很稀疏了,还舍不得换一个。有一次,孩子们看到这个破旧的牙刷,想要给丢了,给伯父重新买一个。彭德怀赶紧拦下来,对孩子们说:“不要扔了,不要浪费了,能够多用一天就多用一天吧!”
在吴家花园,彭德怀自己的衣物破了,他亲手动手自己缝,从不麻烦工作人员。他的贴身衣服总是补丁摞补丁,却不舍得换一件新衣服。孩子们看他枕头套破了,提出帮伯伯缝一下,他连忙拒绝说:“不用,不用,我过一段时间自己补好就行了。”
在吴家花园六年间,彭德怀和周围村子里的百姓们,也渐渐熟悉起来。彭德怀有晚饭后散步的习惯,他喜欢走在田间小路上,而且一定要走到村子里。他有时候在桥上静思,仿佛回忆起小时候在家乡,那时候哪有现在怎么好的生活?
有时候遇到社员在田里工作,他总是和他们聊一会,聊他们的生活中的喜悦和困难?他看到社员工作繁忙,总是撸起袖子,下田帮助社员们劳动。附近有个八十多人的村子,彭德怀几乎每家都了解情况,常常同他们聊天。
村子里的百姓们,都知道这个热心的老同志,越来越喜欢这个好心的老人。吴家花园院外有一口水井,这口水井天旱就干涸,到了雨天就满了,其实井水就是雨水。后来,管理局决定在吴家花园内打一口水井,方便彭德怀使用。
彭德怀看到附近百姓们用水困难,提出这口水井不能我自己用,也要让附近百姓来打水。后来,在吴家花园西北角打出井水来,彭德怀站在大门口,欢迎乡亲们来打水。乡亲们有的挑着水桶,有的拿着大铜盆,接了水都笑盈盈的离开了。
彭德怀脸上挂满了笑容,后来,管理处不让老百姓来吴家花园内打水了,引得彭德怀很不高兴。他拿出自己的工资,让警卫员去买了一条管子,把水引到墙外去,在墙外修了一个水池子,继续让附近百姓喝到甘甜的水。
百姓们从此打水,都到水池子里打水,常常排成长队。有时候,彭德怀发现有孩子独自来挑水,总是亲自帮他们打上来,帮他们送回家去。1961年夏天,吴家花园附近的百姓家,还没有电灯,到了晚上吴家花园附近总是漆黑一片。
附近百姓家的孩子们想读书,只能点蜡烛,彭德怀看在眼中。当时,大家都没钱,也没有引电灯的材料,彭德怀决定帮助他们。他拿出自己的工资五六百元,购置了电杆、电线,把电引到了临近吴家花园的十四户百姓家中,孩子们终于可以在电灯下读书学习了。
这年夏天又是个多雨的季节,豆大的暴雨一连下了几天,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到了凌晨四点,彭德怀突然被一阵雷声惊醒,他穿上雨靴,去往村民卢兴家。这时卢兴家的两间老屋,正在狂风暴雨中摇曳,屋顶已经快被掀开了。
这时卢兴一家八口躲在危房内,彭德怀劝说他们去吴家花园躲一躲,他们不肯。于是,彭德怀和哨兵们搬来芦席,他拿着手电筒,指挥哨兵给卢兴家补房顶。在大雨中,这位老人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
在替卢兴家补好屋顶后,这位老人不顾危险,淌着深水,去另几户家庭困难的百姓家查看情况。另几户百姓家也不乐观,于是他让哨兵把百姓们接到吴家花园,这几户百姓终于到了温暖的地方。彭德怀又让人煮了热姜汤,送到每个挨淋的百姓手中。
彭德怀小时候受过苦,知道百姓们的困难,总是把这些困难放在心上。吴家花园附近一户百姓李文林家,就受过彭德怀帮助,李文林本是民兵队长,却突遭劫难半身瘫痪。在彭德怀的关心下,李文林得到了救治,身体恢复了 健康 。
在李文林刚刚生病时,李文林的妻子为了给丈夫治病,给大儿子退了学,把刚出生的二儿子给送了人。彭德怀得知这件事后,给李家送去白糖、奶粉、饼干,国家供给给他的鲜奶,他也不喝了,让工作人员给李家送去。
彭德怀后来让工作人员,给李家又送去鞋子、袜子,帮助了李文林一家。后来,他更是劝说李文林夫妻,让李文林的大儿子复了学,让他们把小儿子给带回来。后来,公社领导知道了李文林家的情况后,帮李文林一家解决了医疗费问题。
后来,李文林夫妻多次来看望彭德怀,说:“您真是救了我们一家人。” 在彭德怀看来,身边的同志有困难,自己怎么袖手旁观呢?吴家花园的工作人员们,也多得到过彭德怀的照顾,他们家里有困难了,彭德怀总是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工作人员们。
后来,吴家花园附近的百姓们,成年人称呼彭德怀为“彭老头”,小孩子喊他“彭爷爷”。百姓们都说:“彭老头来了以后,我们有了福。” 还有人说:“彭老头是好人,国家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给解决了(安电灯)。”
他们可能不知道,彭德怀在太行山上,就是这样同百姓们相处的。1939年,彭德怀率领八路军驻扎在襄垣县南丰沟村。一天傍晚,他吃完晚饭出来散步,突然看到一户村民家门口围着很多人。
彭德怀靠近一看,一头骡子在地上扑腾,肚子朝天,病得不轻。彭德怀让警卫员赶紧叫来八路军的兽医,让兽医给骡子诊治。到了半夜,彭德怀还担心老百姓骡子的安全,提着灯来到这户百姓家,看到骡子安然无恙在吃草,才笑着离开了。
喜鹊在我国有着好的寓意,襄垣当地有俗语说:“喜鹊迎面喳喳叫,定有财帛亲人到。” 八路军去往各地,都遵守当地百姓的风俗,团结着所有抗战军民。有一天,一位十五岁的八路军小战士调皮,爬上树把一个喜鹊窝给拆了。
彭德怀知道消息后,把小战士叫来,*着小战士的头说:“我们八路军走到哪里,都要尊重当地风俗,否则就会脱离群众。” 彭德怀并没有指责这位小战士,而是温和地告诉他道理,小战士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后来,这位小战士向百姓们道了歉,百姓们都说:“小孩子年纪小,正是贪玩的时候,挑个喜鹊窝算个啥?你别批评他了。” 彭德怀只笑着对百姓们说:“这是八路军的纪律,不尊重百姓的风俗,也该受批评。”
这件事传遍四里八乡,当地百姓都说:“日本兵、*兵来了,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人家八路军来了,连树上的喜鹊窝都保护着,真是实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的队伍。” 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转移到武乡砖壁村,村里的百姓听说八路军来了,都来欢迎八路军。
在欢迎的队伍里,有一个叫李二孩的百姓,带领当地乐班吹奏了一番,表达了对八路军打日寇的敬意。此后,每当八路军打胜仗,李二孩总是带领乐班,欢迎八路军将士们凯旋。1940年11月,彭德怀来拜访李二孩,给他送来一把竹笙,表达了对李二孩的感激之情。
太行山区本来就十年九旱,加上日寇残酷的“扫荡”,和层层麻麻碉堡、铁丝网的“封锁”,太行山区抗日军民的生存环境艰难。为了解决附近百姓田地干旱的问题,彭德怀召开会议,决定派遣一个水利建设技术小队,进行水利勘测。
后来,这个小队不负众望,拿到一手勘测资料,制定了“用水车提水、筑土渠引水浇灌” 的灌溉水利建设方案。第二年春天,八路军指战员们和附近百姓们一起,拿着锄头、铁锨开始了“劳动大会战”。
彭德怀带头跳进冰冷的水中,开始了紧张的劳动,初春寒冷,他的额头还是渗出点点汗水。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工作,一条一千米、三米宽、一米宽的水渠修建完成,一条坚固的拦河坝竣工,大木制水车也做好了。
伴随着水车转动,河水被送入水渠内,送到了干旱的农田里,造福了当地百姓。1942年冬,八路军总部驻扎在军寨村,警卫连的同志们抓了一个“特务”,送到彭德怀面前。彭德怀一看,只是一个14岁的孩子,孩子瘦骨嶙峋,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
彭德怀温和地询问道:“孩子,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这个小孩听到彭德怀这样问,眼泪瞬间落了下来。原来,这个孩子叫贾世宏,本来住在县城,后来日寇占领了县城,杀害了他的父母兄弟。
他的奶奶带着他,牵着家中仅剩的两头驴,趁着大雪天逃了出来。他们走到半路,又遇到了一群汉奸,把毛驴给抢走了,奶奶因为寒冷加上气愤,最终在半途中去世了。贾世宏只好各处流浪,流浪到军寨村,就被抓来了。
彭德怀眼眶湿润了,他怒斥道:“这些日寇、狗汉奸,真是太可恨了,我们一定要把他们全部歼灭,替所有受苦受难的百姓报仇!” 后来,彭德怀让贾世宏参加了八路军,让他在战场上为家人报仇雪恨。
1942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彭德怀在晚饭后,又去散步。他来到一条独木桥上,突然看到一个小女孩落入水中,岸边还有另一个小女孩在哭。彭德怀二话没说,跳入水中,把落水的小女孩救了上来。
他不顾浑身湿透,寒风刺骨,用大衣紧紧把落水的小女孩裹住。后来才知道,这个落水的小女孩才六岁,名叫赵彩凤,和姐姐一起来捡柴火,不小心滑入水坑中。赵彩凤获救后,她的母亲把烤干的大衣,送到麻田八路军驻处,并连连表达感谢。
彭德怀只笑着说:“军民本就是一家人,孩子落在水中,任何一位同志都会救起来的。” 八路军总部在左权县麻田驻扎期间,彭德怀还多次照顾附近贫寒的百姓。比如附近的赤贫户汪福成,彭德怀就常常帮助他,汪福成把彭德怀当成贴心人。
1942年到1943年间,麻田当地遭遇了旱灾,彭德怀把自己的伙食费省下一部分,帮助汪福成一家。彭德怀还号召八路军部队勤俭节约,帮助驻地附近百姓,度过荒年。有时候,汪福成在家门口碾面,彭德怀有空总是帮助他筛面。
有时候时间宽裕,彭德怀背起锄头,去东山帮汪福成开了几处荒地,汪福成家的光景渐渐好了起来。在离开麻田前,彭德怀拿出大衣和手杖,送给了汪福成一家,他只说:“你们以后用得着,也算我给你留个纪念!”
汪福成一家满含热泪,望着八路军队伍离去,直到望不见一点背影。彭德怀从湘潭乌石山村走来,他小时候受尽了旧 社会 的欺压,他不忍心看到百姓们受苦,这会让他有钻心之痛。彭德怀一生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把人民的疾苦永远系在心间,他燃尽自己的一生,照亮了人民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