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7 14: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1小时前
没有时间限定,只要有逃逸行为的都算肇事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二)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五)严重超载驾驶的;,(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依规定,车祸后车主离开具体分为以下情况:,1、车祸后车主为了推卸、逃脱责任而离开现场的行为,则属于逃逸。,依据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因此,要判断车主在车祸后离开的行为是否属于逃逸的关键就在于车主在离开时的主观心态,如果只是为了推卸、逃脱责任而离开,则属于逃逸行为。,2、车祸后车主用实际行为表明会承担责任或者为承担责任而离开现场的,依据规定,车主的离开行为可以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有以下情形:,(1)车主已与受害人达成协议后离开的,如果在车祸后,当事人对事故事实都没有争议,双方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车主才离开的,此时即使另一方反悔报案,车主也不构成逃逸。,(2)车主是为抢救受伤者离开的,发生车祸后,如果车主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不算逃逸。,(3)车主是为筹集医药费离开的,车祸后,如果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该离开行为不算逃逸。,(4)车祸时车主不知道或不能发现已经发生了车祸事故,然后驾车驶离现场的,有证据证明则可以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依据规定,行为人需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不算逃逸。,(5)车祸后车主自己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不属于逃逸。,(6)车祸时车主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了的,有证据证明则可以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发生交通事故,千万不要有逃逸行为的发生,这可能是非常严重的,会导致个人更大的处罚。
《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