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向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5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46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除了回答你的问题,还有一篇文章也挺有意思。附送一下吧。
《从教材地图看“黄河改道”》
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标出黄河流向的地图共有35幅。在这些图中,最明显的是黄河入海口的变化,北宋之前黄河的入海口均在渤海,北宋以后至1855年在黄海(古代称东海),到1855年又回到了渤海。初中《地理》第三册曾提及“历史上,黄河就曾多次迁徙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却对黄河改道的流向没有说明,那么黄河改道的具体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河上中*进于高原峡谷中,水流急迫,泥沙难以积存。因此,古今河道变化不大。黄河的改道只是发生在河南省孟津以下的下游平原。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因此,每到汛期黄河极易溃决成灾,往往会在低洼地带冲出一条新的河道,这就是所谓的黄河改道。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对黄河决口、改道的记载非常多。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所编《人民黄河》的统计,历史上有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时,黄河水流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时,黄河水经淮河,入长江。总的来看,历史上黄河水灾波及的广大地区,约为其下游的25万平方公里的冲击平原。如果以天津、河南孟津、淮水入海口为顶点画一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内绝大部分地区都留下了黄河的足迹。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之前的多次黄河改道,大都在河南滑县以下的下游,向东北最终流入渤海。1128年,宋为阻止金兵南下,在河南滑县西南决河,黄河入泗水进入淮河,在淮河当时的入海口“夺淮入海”。此后的700多年间,黄河的入海口一直在东海(今黄海)。1855年,黄河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东坝头附近的钢瓦厢决口,冲开北堤,往东北流入原来的河道,黄河自此改道东北经今长垣、濮阳、范县、台前入山东,夺山东大清河由利津入渤海。这就是现今地图所见到的河道。此后,*27年(1938年)6月,南京国民*为了阻止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派军队扒决黄河。6月5日,先将中牟县赵口河堤掘开,因过水甚小,又另掘郑州花园口堤。9日花园口河堤掘开过水。后三日,大河盛涨,“洪水滔滔而下,将所掘堤口冲宽至百余米”。大部分河水由贾鲁河入颜河,由顾河入淮;少部分由涡河入淮。至*36年(1947年)堵复花园口决口,大河复回故道。
此外,在地图上还会发现淮河入海口的变化,从前,淮河并不注入长江,它有自己的入海口,是一条完整的河流,黄河夺淮入海之初,两河下游汇流入海。到了公元16至17世纪的明朝,黄河再一次决口,使淮河中下游全部沦陷,苏北淮阴以下的入海河道夷为平地。黄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干流及众多支流,河床迅即抬高也成为地上河,淮河之水不得进入下游河道,泛滥成灾。善淤善决的黄河在1855年改道后,干涸之后的旧河床高出平地2至4米,成为沙岗,这便是“废黄河”,也称“黄河故道”,其实是“黄河夺淮之道”。淮河无路可走便涌进洪泽湖再南决入长江,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因此1855年之前淮河有自己的入海口,而后来的地图上再也找不到淮河自己的入海口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47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除了回答你的问题,还有一篇文章也挺有意思。附送一下吧。
《从教材地图看“黄河改道”》
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标出黄河流向的地图共有35幅。在这些图中,最明显的是黄河入海口的变化,北宋之前黄河的入海口均在渤海,北宋以后至1855年在黄海(古代称东海),到1855年又回到了渤海。初中《地理》第三册曾提及“历史上,黄河就曾多次迁徙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却对黄河改道的流向没有说明,那么黄河改道的具体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河上中*进于高原峡谷中,水流急迫,泥沙难以积存。因此,古今河道变化不大。黄河的改道只是发生在河南省孟津以下的下游平原。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因此,每到汛期黄河极易溃决成灾,往往会在低洼地带冲出一条新的河道,这就是所谓的黄河改道。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对黄河决口、改道的记载非常多。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所编《人民黄河》的统计,历史上有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时,黄河水流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时,黄河水经淮河,入长江。总的来看,历史上黄河水灾波及的广大地区,约为其下游的25万平方公里的冲击平原。如果以天津、河南孟津、淮水入海口为顶点画一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内绝大部分地区都留下了黄河的足迹。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之前的多次黄河改道,大都在河南滑县以下的下游,向东北最终流入渤海。1128年,宋为阻止金兵南下,在河南滑县西南决河,黄河入泗水进入淮河,在淮河当时的入海口“夺淮入海”。此后的700多年间,黄河的入海口一直在东海(今黄海)。1855年,黄河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东坝头附近的钢瓦厢决口,冲开北堤,往东北流入原来的河道,黄河自此改道东北经今长垣、濮阳、范县、台前入山东,夺山东大清河由利津入渤海。这就是现今地图所见到的河道。此后,*27年(1938年)6月,南京国民*为了阻止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派军队扒决黄河。6月5日,先将中牟县赵口河堤掘开,因过水甚小,又另掘郑州花园口堤。9日花园口河堤掘开过水。后三日,大河盛涨,“洪水滔滔而下,将所掘堤口冲宽至百余米”。大部分河水由贾鲁河入颜河,由顾河入淮;少部分由涡河入淮。至*36年(1947年)堵复花园口决口,大河复回故道。
此外,在地图上还会发现淮河入海口的变化,从前,淮河并不注入长江,它有自己的入海口,是一条完整的河流,黄河夺淮入海之初,两河下游汇流入海。到了公元16至17世纪的明朝,黄河再一次决口,使淮河中下游全部沦陷,苏北淮阴以下的入海河道夷为平地。黄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干流及众多支流,河床迅即抬高也成为地上河,淮河之水不得进入下游河道,泛滥成灾。善淤善决的黄河在1855年改道后,干涸之后的旧河床高出平地2至4米,成为沙岗,这便是“废黄河”,也称“黄河故道”,其实是“黄河夺淮之道”。淮河无路可走便涌进洪泽湖再南决入长江,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因此1855年之前淮河有自己的入海口,而后来的地图上再也找不到淮河自己的入海口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47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48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