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9 15: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3:54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一年一度的春节欢庆之时,免不了的同学聚会,聚会时除了照常的家常叙旧,相互交流之外,我发现大家变化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因坚持带来的变化。
坚持数年如一日做一件自己喜欢事情的人,都有很大的收获。
同学小沫,特别喜欢英语。因为种种原因她未能如愿做一名英语老师。她的本职工作可以说和英语没有一点点的关系,但她喜欢英语啊,一直坚持自学着。
其实当时我们几个都喜欢英语,刚开始也一起坚持自学,但每个人的喜欢程度却是有巨大的差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被繁琐的日常充斥着,英语学习似乎被柴米油盐越挤占越没有时间,自己也常常以忙,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放弃了当初的壮志雄心,虚度着一天又一天,浪费着一年有一年的光阴。
俗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同样繁琐、平淡的日常生活里,小沫却一直坚持着,她始终不曾忘记学英语的初心,矢志不渝。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工作再忙,生活再累,她每天都坚持读半个小时的英语,一年365天,雷打不动,从不间断,持之以恒的魅力在时间的打磨下,越来越闪耀出了它的熠熠光芒。
小沫的英语越来越好,在工作之余做英语老师,每每看到学生在她的教学下成绩大幅度的提高,她的心理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而我早已把当初学习的知识丢到爪哇国去了,女儿每每向我请教她不会的英语问题,我看着都很熟悉,就是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女儿就很纳闷地问我:妈妈,你们不是同学吗?差距咋这么大?
是啊!差距就是在一天天一年年,在不知不觉中拉开的。同样一地鸡毛的生活,小沫挤出时间,坚持不懈,有所收获,自己只有拿没有学英语的天分作为借口了。
可是,说真的,天分有那么重要吗?
不知道是谁说的,在智商正常的下,以我们目前的努力,大家还没有到拼智商的程度。
记得看过"一万小时定律"的说法: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好像大脑需要这么长时间, 以吸收达到精通需要知道的东西。
1万小时的训练,不仅是在劳动,而且,更是心力的锻造!
这一万小时的训练,一定是高密度与持续的努力。凡人,很少能做到。
不信的人,可以尝试一下:你可以多长时间按照相同轨迹生活与约束自己,能做到几个1千小时,暂且先不谈1万小时。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这句话是钱钟书先生的名言。
钱钟书19岁时考入清华大学,据说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
钱钟书的才能,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他记忆力惊人,据说他有“照相机”般的记忆;
另一方面是他超出常人的勤奋。
这样智慧聪明的脑袋却清醒地认识到“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钱钟书下决心用笨功夫“横扫清华图书馆”,他泡图书馆之勤、之久,几乎无人可及。
所以,入学时间不长,钱钟书的超人禀赋和学养,便显露无遗,很快便成了清华园中鼎鼎有名的一位才子。
有人曾对钱钟书的《管锥编》发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像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从这一点来看, 我们生活中的因种种小挫败而轻言放弃,仔细想来,全是借口。没有时间和缺乏天分,也无非是对自己追求理想道路上忘记初心的挡箭牌。
水滴石穿,聚沙成塔的道理谁不懂?
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
其实,天才,就是那个重复次数最多的人!
就像钱钟书说的一样:“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