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20:31
《儒林外史》鲍文卿人物形象:
鲍文卿是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比较正面的人物之一。鲍文卿最大的呆气是不贪,这也是他的立身之本。碰着嘴唇的不吃,到手边的不拿,坚守着“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这样一个极朴素又高级也艰难的信念。
人人对利益趋之若鹜,他偏偏能够把持得住。那两个口口声声叫“鲍太爷”,极尽奉承之能事的书办恳求他在向鼎面前说个情,只要答应去说就“先兑五百两银子”,却热脸贴在凉*上,被鲍文卿一番“公门里好修行”的宏论说得“毛骨悚然、一场没趣”。
鲍文卿就是讲求一个正字,如果那个人有理就不来求情了,如果出于私情处理了对方必委屈。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亦于此可见一斑。
鲍文卿是出于自然,并非放感情债,他是个戏子,知道向鼎写过许多好戏文是个难得的才子,连施恩不望报也谈不上,因为对知县老爷、朝廷命官,他连“施"这个概念也没有,他为向鼎在按察司面前说情,也只是敬重斯文、怜惜名士之意。
《儒林外史》鲍文卿的主要事迹:
鲍文卿回到南京,他遇到修乐器的倪老爹。倪老爹家境贫寒,一个孩子也养*。鲍文卿就把倪老爹的儿子倪廷玺过继来,作为自己的儿子,并送了二十两银子给倪老爹。倪廷玺自此改名为鲍廷玺。其后几年,鲍文卿领着戏班子,在南京官宦府内唱戏谋生。
一日鲍文卿偶遇升为安庆府知府的向知县,双方之间相互叙旧。安庆府的书办见鲍文卿与像向知府关系不错,他就托鲍文卿办事。如果事情办好,书办要谢鲍文卿五百两银子。鲍文卿见所托之事有损向知府的清名,断然拒绝了。其后,向知府做媒。鲍廷玺娶了府内王总管的女儿。婚后因为难产,鲍廷玺的媳妇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