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3:26
公元263年,在行刑的高台之上,一位伟岸的奇男子为朋友慷慨赴死,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相向,集体*,希望朝廷能够赦免台上这个奇男子,并且要求他来太学教导太学生。三千太学生的*书送到了司马昭的桌案之上,司马昭对此不屑一顾,坚持下令处死这个不愿效忠司马氏的奇男子。
这个奇男子在临行前,将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向台下的兄长要来了平时所用的琴,在行刑的高台上,奏响了那曲千古绝响——《广陵散》。奏完了《广陵散》,只见这个男子发出一声长叹,开口说道:“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之后,从容赴死,年仅四十岁。
在他死后,天下士子无不扼腕叹息,此前坚持杀他的司马昭也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对此追悔莫及。
这个从容赴死的奇男子,名叫嵇康,对,就是那个“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
他出生于公元223年,年幼丧父,全靠着母亲和兄长嵇喜拉扯长大,从小聪慧过人,形貌昳丽。长大之后,迎娶了曹操的孙女长乐亭主,随后被魏国朝廷拜为郎中,又出任中散大夫。
嵇康与长乐亭主的婚后生活可谓是相敬如宾,婚后长乐亭主为嵇康生下一子一女,其女并未在历史上留下记载,而他的儿子叫做嵇绍,也就是“鹤立鸡群”、“嵇侍中血”这些典故的主人公。
嵇康天生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当时把持朝政的司马昭想要以重礼请嵇康出山,出任他的幕府属官,嵇康连忙搬离,以示不愿与其同流合污之意。司马氏跟前的大红人钟会屈尊前去拜访,嵇康冷眼相待,抛出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便将钟会气走。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想要给嵇康谋一个好职务,举荐他出任尚书吏部郎,得到的回复却是一纸《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对待掌权的司马氏如此态度,自然遭到了当时司马氏的领袖,也就是那位野心勃勃的司马昭的忌恨,这就有了前文的那一幕。
嵇康死的那一年,儿子嵇绍刚刚十岁,嵇康在临死之前(长乐亭主已死),没有把儿女托付给拉扯自己长大的兄长嵇喜,也没有将儿子托付给自己平素最敬重的阮籍和自己的至交好友向秀,而是将他们姐弟托付给了那位已经绝交的山巨源,并且对儿子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在嵇康从容赴死之后,山涛将嵇绍视如己出,一手养大。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朋友,一生有此一人便足矣的知己。
这也就是“嵇绍不孤”这个典故的由来。
在养父山涛的影响和举荐下,嵇绍放下杀父之仇,应晋武帝的征召,出任西晋王朝的秘书丞一职,开始了自己宦海沉浮的一生。
晋武帝死后,太子司马衷即位,不久,晋武帝钦定的司马衷的*人司马遹被废,随后被杀,那场持续时间极长的皇族内乱——八王之乱由此爆发。
公元304年,西晋朝廷北征,晋惠帝被挟持在军中,嵇绍被任命为侍中,随即疾驰前往晋惠帝所部大军驻地。此时恰逢大军溃败,晋惠帝受伤,嵇绍以身护卫晋惠帝,最后遭乱兵杀害。战后,侍从要为晋惠帝清洗衣服,这位浑浑噩噩一辈子的晋惠帝却说了一句让人感慨的话:“此嵇侍中血,勿去!”
在嵇绍死后,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琅琊王司马睿等人先后追封为护卫晋惠帝而死的嵇绍。这一对身处乱世之中的父子,真是让人极为感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