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8 20: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4:08
1.实习内容
(1)了解夷平面的概念,观察夷平面的特征,分析夷平面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2)观察描述花岗岩及其风化现象,分析花岗岩中原生节理和风化节理、构造节理,绘制石秤素描图;
(3)观察描述花岗岩中岩脉的岩性、产状及穿插关系,绘制岩脉穿插示意图。
2.观察点和观察内容
No.1登封市市区西旧飞机场
主要内容:观察夷平面
夷平面是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地貌现象。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河流、洪流、冰川等)对地表及附近的岩石产生广泛的风化和剥蚀,使原来起伏较大的山地,逐渐成为高差不大、近似平原地形的准平原。古代遗留下来的准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若后期又经构造运动强烈抬升,平坦的地形区域被抬高,远远高于侵蚀基准面之上,从而形成的地貌称为夷平面。
夷平面的野外鉴别标志:具有夷平面的山地,山顶一般较平整,附近多个山顶处于大致相等的海拔高程上;在夷平面上有时残留有古沟谷遗迹(形成得越晚越清楚),为侵蚀形成,这些古沟谷一般深度较浅;在夷平面的相对低洼处,常残留着部分洪流、河流及风化壳等的堆积物,这些堆积物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如果时代较新,则夷平面上还常保留有少量的残丘。
此处为夷平面的证据:面积较大,地形较平坦,分布于海拔350~450m的高程;周围现代河流比较发育,切割了古洪积物和河流冲积物;夷平面上有典型的河流相和洪流相沉积物,沉积物中砾石大小不一,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成分较为复杂,砾石中有石英、辉绿岩、石英砂岩,其次为铝土矿;夷平面上保留有少量的残丘。
嵩山地区夷平面的划分:
一级夷平面形成于嵩山期,海拔为1300~1500m(御寨山、峻极峰);
二级夷平面形成于箕山期,海拔为1000~1200m(箕山);
*夷平面形于伏牛山期,海拔为600~800m(伏牛山);
四级夷平面形成于颍河期,海拔为350~400m(颍河两岸)。
No.2石秤及附近采石场
主要内容:观察描述花岗岩的岩性特征和花岗岩的风化
石秤花岗岩在石秤出露,岩石较新鲜。花岗岩呈灰白色,风化面为浅黄褐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斜长石为灰白色,呈半自形板、粒状,具绢云母化现象,粒径5~6mm,含量37%~42%;黑云母深褐色,鳞片状,珍珠光泽,一组解理发育,有的被蚀变为绿泥石,具析铁现象;角闪石呈暗绿色,针状,角闪石含量大于黑云母。
石秤处可见花岗岩体内的原生破裂构造、横节理及纵节理。横节理发育于侵入体顶部。采石场可见花岗岩的原生节理、风化节理。采砂场可见花岗岩风化后的产物,经长期风化作用形成特有的球状风化。石秤花岗岩受物理、化学风化后形成厚度不等的残积物:由不同粒度的砂粒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其次为少量的暗色矿物。残积物下部逐渐过渡为未遭受风化的花岗岩。
石秤的观察:岩性、节理、南北面的差异风化作用(附图4,5)。
观察石秤花岗岩岩体的产出状态和规模,分析确定岩体的侵入时代和绝对年龄。石秤花岗岩出露于嵩山大背斜核部,北侧与太古宇登封群、古元古界嵩山群呈侵入接触;南侧与古元古界嵩山群呈侵入接触,岩体东西长约15km,南北宽约4km,为岩株状。侵入时代应为嵩山群形成以后,K-Ar法测定绝对年龄为15.24亿年。此处为岩体的边缘相,后期风化强烈,加上晚期花岗质岩脉多期穿插,岩石比较破碎。
风化壳的观察:观察采石场人工剖面(附图6),然后填写风化壳表(表6-1)。风化壳观察按基岩层-半风化层-残积层-土壤层顺序进行,观察各层岩石的颜色和结构,岩石颜色由浅变深,结构由致密变疏松。半风化层和残积层中高岭土含量不同,残积层中高岭土含量高,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半风化层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残积层是由基岩中硅酸盐类矿物如斜长石、正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风化形成。
表6-1 风化壳表
3.思考题
(1)观察花岗岩的产状,分析节理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风化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如何开发和利用花岗岩?如何解决开发利用花岗岩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