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裴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8 18: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3:24
裴楷,字叔则,生于曹魏明帝景初元年,卒于西晋惠帝j元康元年,享年57岁。河东闻喜人。西晋时期重要的朝臣,也是称著当时的名士。
裴楷祖父裴茂,后汉灵帝时历任郡守、尚书;父裴徽,曹魏时官至冀州刺史。裴楷少时聪悟有识,很早就以善谈老子、易经而知名于世。曹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他由大将钟会推荐,做了辅政的大将军司马昭的燎属,后升为尚书郎。魏元帝咸熙元年,司马炎为中抚军大将军,副相国,选任僚属,裴楷又被选为军事参谋。司马炎即帝位,他先后做过散骑侍郎、散骑常侍。河内太守,后入朝为屯骑校尉、右军将军、侍中。与山涛、和峤等人同为司马炎身边近臣。从咸熙元年到司马炎泰始四年,他还参与了晋朝法律的制定,其中的科令条文便是由他来制定的。司马炎认为这部法律是晋朝至关重要的典章,亲自讲解,让裴楷在朝臣中宣读。满朝文武都为裴楷的口才而叹服。
在眼随晋武帝司马炎期间,裴楷能拾遗补阙,以朝廷大局为重,抑制权臣,悉心于西晋王朝的治化。裴楷曾劝司马炎要善于引贤纳谏,弘扬正气,不要把国家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为所欲为。当时权臣贾充结党营私,权做一时,裴楷也提醒司马炎防止这些人弄权营私,损害国家利益。裴楷常为司马炎讲三王五帝的治化之迹,以及汉魏盛衰的原因,希望他能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治理好国家。
西晋王朝从建立起,内部就交织着各种复杂的矛盾斗争。晋武帝司马炎时期,裴楷的地位不高,但由于他常在司马炎的身边,又受到司马炎的赏识,具有相当的权力。所以,些分封的王候以及一些*往往还要攀附他。裴楷深深了解西晋王朝内部这种复杂的关系,在这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斗争中,保持中立,不亲朝贵,不附王侯,从而保全了自己,也为国家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裴楷与司马懿之子,被封为汝南王的司马亮,以及司马炎的夫人杨皇后之兄、车骑将军杨骏都是儿女亲家。晋武帝司马炎在世时,曾经有传位于司马亮的意图,但由于受到杨氏外戚等人的阻挠,未能实现。司马炎临终,留遗诏让司马亮辅政,但这封诏书又被杨骏扣留。所以,司马炎死后,围绕着辅政问题,杨骏外戚势力与司马亮之间的矛盾斗争就加剧了。不久,杨骏被司马亮诛杀。可是,司马炎之子,分封为楚王的司马玮又与司马亮展开了权力斗争,终于起兵杀死了司马亮。在这接连不断的权力斗争中,裴楷始终避其锋芒,求得在权力斗争之外做些事情。他在杨骏辅政和专横不法的时候,做了太子少傅,专以辅导太子为务,不再过问朝政:后来,在司马玮与司马亮争夺权力的斗争时,他又求出外镇,做了安南将军。直等这些斗争平息之后,他才入朝,与张华,王戎等人共掌朝廷机要,做了中书令。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固然是为保全自己,但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国家能够安定和兴盛起来。当时的王浑就说他性不竞于物,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
在学术上,裴楷信奉老子、周易,属于正始之音的清淡名士流派。所谓正始之音,即指曹魏正始年间玄学清谈之风,代表人物是何宴、王弼。其内容,正象顾炎武日知录中所说,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自此之后,竞相祖述。但从裴楷本人来看,他还很关心西晋的治乱,不能说不颇主之安危。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学术上的信仰。究其原因,就是,当时的名士崇尚老庄,方面是祟尚老庄放达自然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崇尚周易、老子中的理辨思想,所以有人说正始之音,实质上是理赌,即理辩,是很有根据的。裴楷也是善于理辩的名士,当时的人就将他与王衍相比,也说明了这一点。世说新语也记述了有关他豁达善辩的一些故事。例如晋武帝在登基后,曾卜卦预删西晋的命运,得了个一字,晋武帝很不高兴,以为只有一世,大臣们也个个相顾失色。裴揩却依照何宴的老子注解释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以为天下员,使得大家顿时转忧为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老子思想的阐发。对于魏晋玄学,不能用玄虚缥缈来概括,对裴楷的学术思想,自然也不能轻易否定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对于官职的荐举,很大程度上以名士的品评为标准。裴楷对当时人也多所品评,举荐他们担任了一定官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能够这样做还是很可贵的。同时,他与当时的名士都有广泛的交往,对我们研究魏晋学术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