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含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27
我来回答
共1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18:54
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惊蛰:蛰,藏的意思。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以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
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华中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春分恰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昼夜几乎都是一样长。
天文学上划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
我国农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个节气开始的一天是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田间治理日益繁忙。农谚曰:“立夏三朝遍地锄”。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时。我国南方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学上划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治理。
大暑:这时正值“中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时期。
立秋: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子,秋收季节即将来临。但立秋后暑气并未散尽,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在后头。
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这时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天气转为凉爽,昼夜温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秋分:秋分与春分这一天一样,太阳又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秋分这天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秋天。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晨和夜间地冷露凝。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进行秋收秋种。
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泛博中原地区开始有霜。
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冷气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
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这时而雪盛矣。”此时的天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和量也将增多。
冬至:与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时白昼最短,日照物影最长,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北方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小寒:是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的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进入严冬时期。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持续和加剧。《三礼义宗》曰:“冷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20:12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记忆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21:46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太阳照射与此类似,影响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
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就像世界时和区时的关系一样。所以说:24节气实际是全世界适用的。
24节气的天文意义明白之后,就知道历法以24节气为准绳是多么重要。但是2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23:38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
这个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的,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它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9 01:46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于公历2月3-5日交节。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5、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公历4月04-06日交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
7、立夏: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
8、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9、芒种:“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公历6月05-07日交节。
10、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
13、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
16、秋分: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17、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19、立冬: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
20、小雪: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
扩展资料:
自秦汉时代定型之后,2000年来就一直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既是国家行政的时间准绳,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
而其中蕴含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扶助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遭遇危机的当下,凸显出普遍意义和共享价值。
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和2014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等又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意味着对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认可和对中国承担保护职责的信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二十四节气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9 04:10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太阳照射与此类似,影响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
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就像世界时和区时的关系一样。所以说:24节气实际是全世界适用的。
24节气的天文意义明白之后,就知道历法以24节气为准绳是多么重要。但是2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9 06:52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24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含义分别为:
立春:就是春天开始的意思,于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降雨雨量开始逐渐渐增,于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就是打雷惊醒沉睡的冬眠动物,于3月05-07日交节。
春分:春天最中间的意思,于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于公历4月19-21日交节
立夏:夏季的开始的意思,于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于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于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炎热开始的的意思,于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
立秋:秋季到来的开始,于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的意思,于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于公历9月07-09日交节
秋分:白天黑夜平分,于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于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于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立冬:冬季的开始,于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开始下雪的意思,于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于公历12月6-8日交节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于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于公历1月5-7日交节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于公历1月20-21日交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9 09:50
24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9 16:36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9 20:24
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
热天
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
大寒
?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0 00:45
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一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0 05:23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0 10:18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