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赏 网络征文《我与祖国同行》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1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05
时间来不及,就先写开头和结尾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题记 开头: 不知不觉中,新中国已经成立了60周年了,全国人名普天同庆,那些流浪在海外的游子,也会在心里默默的为祖国祈祷、祝福吧! 结尾:60年的艰辛,60年的努力,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对祖国母亲60岁的祝福,我只能用一句歌词来表达:“中国,祝福你,你永远在我心里,中国,祝福你,不用千言和万语。” 这两个段落我个人觉得挺好的,事先说明,我不是抄袭的,当然,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那就纳我为最佳答案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05
走在求学的路上
13岁时,我升学到荆门炼油厂一中上初中。学校离乡下我家有20多公里路。每天,我必须早上6点钟起床,搭车行半个小时去上学。放学后,再搭车回来吃饭。公车是父亲单位用来接送职工上下班的车,每天定点来回只跑四趟。那时候没有交通车,路也不好走,过了点,就没车了。这些都成了永远的记忆。如今,路全变了,车也多了,就差飞机在这条道上来回跑了。
有一次,下午放学,时间尚早,我就在教室里写作业,也许是太专注了,居然忘记了时间。等我想起来,收拾完学具赶到坐车地点时,车早就开走了。在城里,我没有亲戚,无家可投。最主要担心是,不回家,父母着急啊。
我决定走回去。我沿着道,走着走着,天就黑了。我这么小的年纪,这么远的路,又一个人,不怕吗?怕。乡间公路上,白天本来车少、人少,晚上就更别说了,要路过一个水库坝头,那地方是经常*毙罪犯的刑场。我感觉到了阵阵血腥气,脚步不由地加快。还要经过一片松树林,里面埋着很多坟堆,听说鬼魂不断,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我唱着歌给自己壮胆,跑了起来。
20多公里的路呀,从6点走到10点多,腿走疼了,又饥又寒,我已无所畏惧,只有一念头,回家!终于在快到家的小路上,遇见了正寻我的父母,他们欢喜一团,连责怪声都省了,抱着我直哭。我却嚷着:妈妈,我饿了。
到了高中的时候,要上晚自习。父亲就把带到他城里的一个战友沈叔叔家寄住,委托他照顾我。这一照顾就是一年。到现在,我还记得他们一家人对我的好。一年后,父亲在城里分到了一套房子,我才正式告别了寄人篱下的读书生活。
高考不理想,我招工到棉纺厂。大学梦破灭了,但求学求知的梦一直还在。当时工资一个月80多块,我仍然从不多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购买了很多书籍看。可以说,我现在的文学底蕴就是那时候打下的。
棉纺厂有一个同事叫马军,他和我一样喜欢看书。他看我爱学习,就劝我和他一起参加全国法律自学考试。记得,他最爱说的座右铭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几年了,我们一起上班,一起学习,一起参加考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而今,他的座右铭应验了,他已经成为本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律师。自考教育制度,是当时国家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对于我们这些没能闯过“独木桥”的人,开辟了另外一条成才之路。许多人,在这条路上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进入21世纪,国家更加放开了,教育途径多了起来,许多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纷纷冒了出来。想圆我的大学梦又时不时跳了出来。本想自费去学校深造,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逞。
后来,调入现在的单位,不仅多次接受了单位不同专业技术的培训学习,而且,我自己还一边自学了摄影、电脑,一边搞文学创作,在不同的刊物发表了不少作品。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在进步,知识更新更快。如今,我从事单位的宣传工作,压力更大了 ,学习的东西更多了。回顾我过去求学的路,时代的烙印伴随着我成长,见证着祖国60年来教育改革开放的成就。在未来求学的路上,我还在摸索着前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06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