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的六大方法论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1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8:49
马哲的六大方*: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价值论。
1、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 , 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的组成“有什么”的问题。
2、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3、联系观:
联系观,即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
4、发展观: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发展观。在社会历史领域,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及怎样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它也是伴随各国经济社会的演变进程而不断完善的。
5、矛盾观: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价值论: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2、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主要表现: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马克思主义哲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8:50
马哲的六大方*: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价值论
马哲方*详解:(原理加方*)
一.辩证唯物主义
(一)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客服错误的意识.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内容: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把二者结合起来。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求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规律为人类造福,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4、自然具有物质性和客观实在性,要求尊重保护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与自然和谐相处。
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a.物质决定意识b.尊重客观规律
(二)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内容:a时间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树立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真理是客观的:内容:真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要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
3、真理是具体的是有条件的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
(1)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眼光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形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A.整体趋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宰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B.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功能起整体作用。要求注重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a.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系 b.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c.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d用统和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2)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体现在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2、发展的趋势: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 a.对未来充满信心 b.克服困难,接受挫折和考验
3、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质变有为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矛盾观{全面观}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
2、矛盾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4)创新的哲学依据及作用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的否定观:自己否定自己,发展自己——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3、辩证法的*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既破又立
二.历史唯物主义
(一)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内容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正确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错误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人民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人生价值观
1、人的价值:内容: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社会价值)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自我价值)人即使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有他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作用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主观条件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需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c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8:5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
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史上的*变革
马哲的诞生是当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成熟的无产阶级,欧洲无产阶级正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为马哲的创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直接理论来源:
以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他们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叶里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论述;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
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
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 辩证法
唯物主义自然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
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是唯物的、辩证的,也是社会的、历史的。马哲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正确地、彻底地解决了哲学地基本问题,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四、批判、开放和不断发展的学说
批判性是马哲的基本精神。批判,是破旧立新,以新物质代替旧质,是实践的内在要求。
实践作为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对外部自然的一种否定性关系。
马哲同时代的步伐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严格依据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及时修正某些被实践证明业已陈旧的个别观点和结论,以保持和发展自己学说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对来自各方面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和其他的错误观点和理论,进行毫不含糊的批判与斗争,指导现实以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并在同各种错误的批判和斗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马哲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不仅要吐故还要纳新。马哲的理论活力来自实践。是对以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的批判继承,随着发展会不断总结新经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容及其相应理论形式。
马哲是不断发展的,把马哲看作是活生生的发展的学说,使之永远同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一致,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和僵化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一、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马哲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
1、 反思功能。
反思既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又是对思维本身的反身思考。反思首先是反复思考,是对思维对象的再思、三思、多思。反思具有反复思维和反身思维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
2、概括功能。
哲学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在概括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
3、 批判功能。
马哲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价。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现实。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不是消极的否定。
4、 预测功能。
哲学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它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哲学的预测不同于具体科学的预测,它更带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概括性的特点。
二、人生的根本指南
科学的人生观是马哲即科学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对人生观起根本指导作用的是他所信奉的世界观。社会主义、*主义人生观就是在马哲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社会主义和*主义事业,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主义人生观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正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观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树立和坚定社会主义、*主义人生观,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性,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既是认识世界又是据以改造世界的伟大精神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的思想路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防止、打破思想的滞后或僵化,使主观思想不断与新的实际相符合,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保证,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和目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哲的根本方法。
我们只要坚持和按照马哲所固有的科学本性和逻辑来理解它,对待它,就能在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真正地和充分地发挥它的巨大社会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主要表现: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 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
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
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
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8.人的价值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