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请大家帮忙找一个关于肉牛的节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3 20:1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7:43
是《致富早班车》吗?
第一养牛大县多少年没叫响,是牛群把它“吹”红的。心连心艺术团在三峡慰问演出,牛群竟能牵着一头黄牛上场,说:“我是来自全国第一养牛大县,俺代表蒙城县一百一十六万父老乡亲向三峡人民问好!”这场演出在*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段播出以后,蒙城的群牛傍着他们的*牛群便一下子出了名。
柳林镇是蒙城县的养牛大镇,现在柳林黄牛大市场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些变化就是典型的“牛群效应”。牛群没到蒙城任职以前,每集黄牛上市量只有三十多头,而今柳林大市场的每集黄牛上市量在一千头以上,成交量也有三百多头。如今的成交量是过去上市量的十倍,2003年黄牛交易成交额将近一个亿!不光周边省、市客商来,全国很多地方客商也都来。现在柳林黄牛大市场是买全国、卖全国,还为当地培养了五百多名“牛行人”、牛贩子。牛群要把这个市场由“省级”变成“国家级”的,在他任职期间已经达到了,虽然国家没有正式命名,实际上已经达到了。
采访中,许多“牛行人”告诉我,外地人争相到蒙城来买牛,多半是冲着牛群来的。他们喜欢牛群,关心牛群。“春江水暖鸭先知”,牛群给蒙城老百姓带来的实惠,“牛行人”和养牛农户是最清楚的。
为了牛乡发展牛经济,牛群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牛群要到全国第一养牛大县蒙城任职副*的消息媒体一公开,便引起了一位“牛博士”的极大兴趣,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博士昝林森先生,他是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也是陕西省秦川肉牛繁育改良推广中心总畜牧师。昝林森博士曾给牛群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达了他对牛知县的敬佩和支持。信上说牛群到全国第一养牛大县任职,不仅是蒙城人民的荣幸,也是他们黄牛养殖专家的荣幸,表示要给予牛*应有的支持和帮助。牛群当时还在北京,读了来信很感动,他立即邀请“牛博士”到他家做客,听他在自己的牛棚谈经论道。牛群现在侃起“牛”来十分内行,其中不少知识是从昝教授那里“批发”的。在他当*快满一年的时候,2001年12月3日,牛群又特地把“牛博士”请到蒙城,请他给农科人员讲课,请他给蒙城的牛业“把脉”,请他给蒙城的牛经济发展出主意。“牛博士”从黄牛的繁育、饲养到产业发展,洋洋洒洒,高谈阔论,使牛乡人很振奋。昝林森博士说:“蒙城黄牛有了这么好的产业基础,又牵来牛群这头著名的牛,有名有实,一定会创造历史的辉煌,这里也必将成为中国牛业发展的圣地。”
经昝林森博士牵线,牛*随后又专程前往陕西杨凌农科城取经。据新华社2001年12月17日报道,牛群在西安期间分别考察了杨凌金坤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克隆动物基地、陕西省秦川肉牛良种繁育中心,并与畜牧专家们进行了座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科研产业试验示范基地、陕西省秦川肉牛良种繁育中心还向牛群赠送了一头一岁大的纯种秦川种牛。而牛群则即兴说了一段有关养牛致富的单口相声作为回报。
牛群到蒙城任职刚刚一个月,美国百绿集团有限公司就派代表同牛群洽谈,并很快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公司向蒙城无偿提供牧草种籽。用牛群的话说:“我们蒙城的牛很快就会吃上美国草了,蒙城的牛也要吃西餐了。”
牛价上涨,规模饲养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在牛群的支持下,有识之士要在蒙城投资兴建牛园。据《中国牛网》相关报道说,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单位是县畜牧管理局,牛园将利用日本“黑毛和牛”品种资源和工程胚胎技术,快速繁育,并通过选育、培育“和牛”的核心群,同时开发利用核心群“和牛”基因,生产优质肉牛,为培育我国自己的优质肉牛——“中国肉牛1号”新品种打下基础……
牛群为五洲牛肉形象代言人
牛群做五洲牛肉干形象代言人,使五洲牛肉干“牛”五洲的故事,前边已经提到了。其实,自牛群当了蒙城副*以后,许多民营企业他都给予关注,帮他们在北京、上海联系销路。他曾为牛王“皮业”一次就签了三千吨的牛肉供货合同,如此大的定单,一家企业不能满足,这就促进了一批牛企业的横向联合……
牛群自到蒙城就不停地跑,往农村跑,往企业跑,往外地跑,他要熟悉本县的情况,也要感受外地的情况,大至蒙城的县域整体规划,他必须关心,小至发不出工资的小型企业的复活,他也要过问,他天天琢磨着怎么样让老百姓兜里能存点钱得点实惠,务虚的,务实的,整体的,局部的,眼前的,长远的,他都琢磨。不是他一个人琢磨,而是他的“智囊团”都在琢磨。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必须有办法解决眼下的问题,怎么办,只有做活牛产业,做大牛文章,让牛文化、牛经济、牛科技、牛品牌有机结合起来,把握住蒙城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韩颐和为牛群出谋划策更大胆,不仅要建牛园,还要建牛街、牛市,再创办一所牛群经济大学,简称“牛经大学”。牛群到任不久,就被聘为安徽大学中文系的兼职教授,安徽大学在蒙城就有一个教学点,牛群是很有这份“野心”的,他想通过努力,将来把安徽大学教学点办成他的“牛经大学”!不料,他受聘安大兼职教授的消息一公开,*又是一片“声讨”:南京大学一位教授竟然说:“牛群不要说当中文系教授,当中文系学生都不够格。”其实这位教授也是“孤陋寡闻”,他对牛群并不了解,牛群曾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早在1997年、1998年他就是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新疆大学和四川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了,还在北大、清华等几十所高校作过报告。蒙城是安徽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试点县,牛群担任该中心名誉主任,他的应聘是顺理成章的。牛群此举的全部动机就是想借安大这个科技项目转化的平台,为牛乡的中小企业培养一批高科技人才。
为了发展牛文化,牛群提议创办了《中国牛网》,他亲自担任主编。版面除“牛都新闻”、“科学养牛”、“牛业资讯”、“牛相星运”、“牛文化”等栏目外,还特设了“牛群在线”、“牛*招商”等热点栏目。正因为他经常在线,和网民交谈,网民访问率骤然攀升,现在每天点击的多达十几万人次。作为副*,也作为主编,牛群对《中国牛网》倾注了大量心血,从页面设计到栏目设置,他都亲自过问。他为扬子产品做形象代言人,厂家送给他一辆新型扬子皮卡车,他也赠送给了《中国牛网》。他指示蒙城县广播电视局:要千方百计吸引企业到网上来做广告,发布信息,把相关的业务做活,做大,一定要把《中国牛网》办成全球最“牛”的网,最大的牛的信息网……
牛群说起“牛经济”已经十分内行,牛的饲养,从早期的草种选择,饲草种植,到奶牛和肉牛的分类;从牛的促长催成到牛的规模饲养;从牛肉、牛皮、牛毛、牛骨头、牛血、牛黄的深加工,到系列产品的开发,他都有非常深刻的见解,当然这与昝林森博士的帮助分不开。
牛群谈起“牛文化”就更内行了,当然他谈的不仅仅局限在饮食文化、 民间艺术,以及与牛相关的童话、 成语、谚语、 绘画、民俗 、 传说 、典故等等,而是把牛文化放在蒙城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的大背景下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蒙城的原始聚落遗址,考古专家们认为可能是世界遗址,这里挖掘了一万平米,就挖出来一万多件文物,还有九万平米待开掘,这里有人工饲养牛的骨骼,证实了现在蒙城成为全国第一养牛大县有历史的渊源。这里有庄子,庄子是世界的第一,也是世界的惟一,老庄的文化在欧洲不断风行和蔓延。牛群认为未来的旅游业肯定会从游山玩水向人文旅游发展,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与世界接轨的趋势。他觉得牛文化、遗址文化和庄子文化构成了蒙城旅游资源的三足鼎立,仅就这三个方面而言,他在蒙城要干的事就太多太多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希望蒙城的牛早日进军欧洲,能够取代疯牛病的牛!”他的*感染着身边的党、政领导,也强烈感染着老百姓!
明星并非都是明白人,牛群也为明星们做出了榜样。他“玩”出了花样,也“玩”到了点子上。这样的*哪个不欢迎呢?何况牛群干着“*”的活儿,却不拿一分钱的工资,真是又叫“牛儿”好,又叫“牛儿”不吃草。恰恰牛群又俯首甘为蒙城牛,他的赤子之情显得很真挚,也很纯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各级领导挂在嘴边上的话,但真正做到又很难。各地方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蒙城的牛资源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牛群没来之前,蒙城的“牛资源”大多仍处于“冬眠”状态,虽然改革的春风吹了二十年了,这些资源尚未完全“激活”,要激活这些资源,必须要有核心资源。核心资源是什么,许多专家早就强调过了,那就是人才资源。有形资源如果没有人才资源的注入,就会“板结”,长期处于“冬眠”状态。牛群是亿万观众所喜爱的艺术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明星,牛群的“名”是无形资产,和蒙城的有形资产一结合,蒙城这头“经济大牛”便突然间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牛乡因“牛”而牛是丝毫也不奇怪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7:43
肉牛还有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7:44
一楼够详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