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立的地方,决定你说话的立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3 20: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0:33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一种境界;不该说的话不说,是一种修养;用恰当的方式说出该说的话,更是一种学问。你站立的地方,决定了你说话的立场。
原来,我总认为,书上说的就是不容质疑的,就是至理名言。特别是历史书上的历史就是真的存在的,历史学家对历史上的人物评价也是绝对公平公正的。后来慢慢才发现,书中观点只代表作家的立场。哪怕是史书上的人物,也是众说纷纭。如王安石,曾国藩、李鸿章等很多历史人物。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就会对他们有不同的评判。再如《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是一个红杏出墙,薄情寡义,红颜祸水的坏女人。武大郎是个身板矮小、相貌丑陋的粗俗之人。而在有些书里的潘金莲却是一个温柔闲慧,只钟情于武大郎的美妇,武大郎则是一个仪表堂堂,人见人爱的美男子。这些差别都是因为作者所处的角度和立场不同而出现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而已。
最近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云南省丽江市与贫穷死磕的63岁的张桂梅老师,刚刚被中宣部评为了“时代楷模”。她盛年丧夫,无儿无女,把自己嫁给贫困山区,把贫困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以超过90%的升学率,将1800多名云贵山区的女孩,送出大山,送到高校,送抵这些孩子父辈们无法企及的平台和轨道。在接受采访时,张桂梅老师坦然道出的这些细节,是另一类孩子接受的教育常态:每天凌晨5点,她就像半夜鸡叫的周扒皮一样,督促姑娘们起床跑步晨读;从教室到餐厅,女生们都是跑步前行,3分钟到达,吃饭时间每顿只有10分钟;为升学率,老师们要狠心*着孩子们不停刷题,见题型越多,死记硬背越熟练,大脑里储存的知识点越多,考场上出现意外的可能越小。必须死磕,必须硬扛,必须压抑自我,必须放弃快乐,必须用不留退路的决绝和果断,向着那个叫高考和大学的龙门,用劲儿一跳,奋力一跃。不能有半点的松弛,不可有半点的怀疑,不许有半点的懈怠,不该有点半点的偷懒,因为这是唯一改命的机会,也背负着一个家几代人的希望。只有苦苦奋斗,考上大学,来到城市,才能摆脱父辈的贫穷和愚昧,才能穿越风雨和疼痛,成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艰难的普通人。这是看多了苦难和偏见的张桂梅校长的偏执,也是背负很多压力和重托的山村孩子的死磕。
这与提倡快乐教育、尊重个性教育的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老师的《不确定的年代,教育的价值》演讲的主题是相左的,甚至是背道而驰。刘瑜老师演讲的主题是:“为人父母,与其*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跟随自己内心的热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过上自己想要过上的那种人生。”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一种是贫穷的焦虑执念。一种是精英的随遇而安。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一个在高楼上,一个在深山里;一个试图用道理安抚人心,一个在用行动诠释焦虑本身...…只是因为她们所站立的位置不同,处的立场不一样。所以所表达的语言就不一样。但并不存在谁是谁非。
最近我自己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也不爱说话了。每当同事、朋友、亲戚们在一起对某某人,某某事看不怪,侃侃而谈或高谈阔论地大放厥词时,我竟无话可说。因为很多时候在我不了解她们所说的人和事的*前,我是不会轻易评价一件事或一个人的。所以每次我都会在不知该说什么的情况下而保持沉默,静静聆听。同事、朋友亲戚们都会认为我不爱说话。是的,因为现在我越来越懂得观点不同时,不要轻易指责或批评,我也变得谨小慎微了。因为有差异是你与别人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一样而已。
总之,不同的阶层,势必导致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处境,势必衍生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势必形成不同的见识;不同的见识,势必催生不同的言行……
你站立的地方,决定了你说话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