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个好女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4 10: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0:47
大半辈子已然过去,膝下只一子。
过来人都知道这是当年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的结果。那彼时如果没有*要求的话,还会再添一女吗?应该会的,儿女双全嘛——哈哈,说实话从来也没有细想过此问题。只是遇到有差不多同龄的同事谈论自家女婿时话语间的那份遂心,那份得意时,不由心生羡慕。自己这辈子,无论如何与这样的快意是无缘了,多少也是点遗憾。
说来也有趣,古来娶媳,从小伙到父母,大多不怎么在意即将进自家门这位女子的门第高低;而选择女婿呢,就不一样了,很是苛求小伙子的出身即社会地位。此一传统,至今依然。
中国历史是最著名的女婿大概就是王羲之了吧。东晋时,王家和谢家都是大的家族,社会地位极高,时人称他们为“王谢”,“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羊士谔 《忆江南旧游二首》)。
正因为王谢是大家,当时的太尉郗鉴,就想在王家挑选女婿。郗鉴这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爱如掌上明珠。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得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得王家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丞相王导。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去向郗鉴报告:“王家的少爷个个都好,只是他们听到了相公要挑选女婿的消息以后,个个都打扮得齐齐整整,装模作样的循规蹈距;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知道啦,那个人就是我所要的好女婿!”于是马上派人再去打听,原来那人就是王羲之。
郗鉴来到王府,见到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现在我们流传的“东床坦腹”、“东床快婿”的成语,就源于这个真实事情。
郗鉴为什么会选中王羲之呢?大概认为这个青年纯真,不矫饰做作,而且不把选婿事儿放在心上,一副爱搭理不搭理的劲儿。而正是具有这种不在乎,不稀罕,迥异于他人的傻气,也才能够精力集中于其书法事业上。也就是说,这正是一种有出息的表现,有这样的钻劲、迷劲,是不愁不成才的。
首先有了这样一层知遇之恩,你说未来的翁婿关系错得了吗?
稍后的南北朝北周大将军独孤信有七个女儿,其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嫁给李渊之父李昞(庙号唐世祖,諡号元帝),七女嫁给隋文帝杨坚。好家伙,七个女婿里便有三个开国帝王,女儿自然都是皇后了。可以说,比前述的郗鉴还厉害!为什么?你想,郗鉴选婿,范围仅王谢两家,那等于说,即便眼光没瞅准,女婿毫无出息,那至少也是个*,一辈子的吃喝穿戴最起码不愁。而白手起家打江山的那些“二杆子”呢,那就难说了,成功了固然帝王,出漏子呢,几乎就是死路一条。后者的可能性比最终胜利大了不知几百倍。所以说,这位大将军独孤信的选婿眼光比同行郗鉴(东晋的太尉相当于其它朝代的大将军)更加犀利和识别力,其也因此有了“古代第一岳父”之称。
合肥张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名门大族,张家的四千金更是容貌清丽,气质典雅,深受传统文化浸染,有着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被称为“最后的闺秀”。其中大姐张元和嫁给著名昆曲演员顾传玠,二姐张允和嫁给了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姐张兆和是沈从文教书时的学生,也是他唯一爱慕过的女学生,当固执的沈从文爱上顽固的张兆和,两人携手风风雨雨过了一辈子。张家四小姐张充和,才艺双全,可做诗词,写书法,弄丹青,通音律,曾以数学零分、国文满分的成绩,成为了北大中文系招收的第一位女学生,后担任北京大学昆曲和戏曲教授,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四姐妹的婚姻皆从一而终。她们共同的父亲叫张武龄,系著名的民初教育家。除了四姐妹外,张武龄还有六子。
当然,同一时代比“合肥四姐妹”名气更大的是“宋氏三姐妹”,宋氏家族六个子女,一门人杰影响着中国政坛多达半个多世纪。其中大姐宋蔼龄嫁给孔祥熙,富甲天下;二姐宋庆龄嫁给孙中山,万人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树(1864年—1918年5月3日),著名的中华*实业家,财力雄厚,把大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女婿孙中山命,是国民*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功不可没。
从古至今此类寻个好女婿的佳话还有很多。咱一小文,就不记录那么多了。
或曰:即便是你真有个宝贝闺女,时至今日,那选婿之事也是闺女自个儿的事儿,莫非你还包办代替不成,那岂不成了老古董老封建老顽固?哈,所言极是。不过,即便是眼下,俩人聊得差不多了,不是还有一个领着对方互见双方父母的环节嘛,届时咱起码能给女儿一些过来人的具体感受以帮助女儿做出更好的选择不是?
合肥四姐妹和她们的父亲
(本文原发于2021,9 ,10日,误删。补发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