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的加班文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7 05: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10:56
小时候,常听家人讲,*部门很清闲,“一杯茶、一张报纸,一天就过去了”,这成了少时向往的生活。如今,真正走进了这个体系,发现并没想象的那么美好,加班加点倒是常态,想过周末也很奢侈。
与身边接触的党政机关员工,感慨最多的就是忙。不管是基层乡镇,还是县以上单位,加班多、开会多,动辄还要挨批评,一不小心就要背处分。加班早已成了党政机关工作的常态,尤其越往上,加班更多更频繁。
他们到底忙什么?也没见生产出什么成果啊,这种忙到底产生了什么价值呢?说实在的,有些忙还真是必要的。特别是去年发生新冠疫情,那可是与时间赛跑,全国上下、各级机关都进入战时状态,在疫情重灾区,很多党政机关是人员是连轴转,我们看到的更多是领导在开会和检查,这背后是无数机关人员加班加点的结果,只要组织一次会议,机关人员是要投入大量精力,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的。不少单位办公室人员,几乎都是吃住在办公室的。特别是今年年初石家庄市发生疫情,从新闻上了解到,连续20天省里每晚召开调度会,人人都在高负荷运转。这样的工作力度不是简单“辛苦”二字能概括的,但又是值得的。
当然,除了这种突发情况万不得已的加班,机关还有大量的无效加班。2012年以来,国家组织反“四风”转作风,破解“五多”减轻基层负担,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无效加班造成的。有的单位文椟主义越来越烈,文风问题积重难返,讲话越来越长、越来越空,四六局、对偶句、排比句习气越来越重,扣字眼凑句子现象十分突出,改了一稿又一稿,“推材料”成了家常便饭,机关人员人员耗费大量时间在做这种无用之功,忙就在所难免。
于是乎,“加班”成了机关常态,甚至演变为病态,有的以加班多寡论英雄,加班多成了个人炫耀的资本。不得已,一些年轻的同志,即使不愿加班也得陪太子读书,晚上无事也要多待会儿,不加班就没底气,好像犯了错的孩子。为此,有的人发明了假加班的高招,下班后人走灯不灭,用加班假象表忠诚示勤奋,让大家苦不堪言。
之所以有这么深的体会,因为我就是参与者受害者,这不,昨晚熬到3点才睡觉,干什么?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