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国山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2 06: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06:40
我国目前还没有法律上定义的“国山”,但民间一直以来有“泰山”为“国山”一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摘编以下这篇文章,以期您对此有所了解。
泰山,应该是中国的“国山”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是孔子的诞生地和孔子思想的发源地。居住在泰山南麓不足50公里处的孔子曾多次登临泰山,孟子也由此发出过“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
周郢先生现任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同时为泰安市泰山区政协委员、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至今已出版著作10余种。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象征。这其中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国旗、国徽、国歌、国花、国鸟之外,还有一项重要标志,那便是“国山”。一个民族的文化,有精神形式的表现,有物质形式的表现,山川河流是物质形式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举国山岳之中,能被认为足以象征其国家、民族精神者,便是人们习称的“国山”。
2006年12月16日,“大众讲坛”请来周郢教授,阐述泰山称为“国山”的理由。
中国“国山”之名起源很早,早在《山海经》之上,便有“国山”之名。不过当时的所谓“国山”,只是一部落圣山而已。延至三国东吴,开始出现了封建王朝法定的“国山”。到了近代,随着现代国家观念的加强及民族观念的自觉,评定中国“国山”呼声日高。那么,在中国境内的名山大岳中,有哪一座山堪当“中华国山”呢?老舍先生以及现代学者徐守揆、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任继愈、作家贾平凹等均曾先后认为,当推东岳泰山为国山。今拟继诸家之后,对“国山”应具备的要素以及泰山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试作阐述:
泰山与中华历史
“中华国山”首先应具备的,便是“历史的连续性”。也即是我们所认定的“国山”,必须是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大多数*政权承认的域内第一山。
早在上古时期,泰山便是重要部落的聚居地,尧舜时期已将岱宗作为巡狩四方(四岳)的首巡之地。周代立国后,将天下九州各确定一座名山为其镇山,其中所定兖州的镇山便是泰山,泰山作为一州之镇的*地位已然确定。西周中国的山岳祭祀开始制度化和等级化,规定唯有周天子与鲁公方有权力致祭泰山。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论:“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封禅,也就是向泰山朝拜。比帝王都还要高一等,因而谁也不敢藐视泰山了。”泰山作为中国名山的代表,在大一统王朝中首度得到确认,也即从一州之镇开始升格为九州之望。
一般认为,“四岳”的观念在上古已现雏形,《尚书·舜典》所载大舜所巡四方之山,可能便是“四岳”的先声。泰山不仅名列四岳之一,且因是君主首巡之地,地位已有突出其他三岳之势。五岳制度定型于西汉。汉武帝前后八次封禅泰山,遂使泰山地位凌驾于其他四岳之上。至汉宣帝时,诏令定五岳之制,泰山不仅名列五岳之首,而且祭祀规格亦明显高于其他四岳,这是首次以国家政令形式,明确了泰山作为中国第一山的神圣地位。由于这种种因素,最终促使泰山在两汉之际,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山岳。
秦汉以后,历代王朝都有山川崇祀制度,列祀典之首者,尊之为“宗山”。泰山自秦汉时成为“宗山”后,除去个别时段(如武周)外,基本上于历朝都延续着这一山岳地位。
在秦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中,不仅曹魏、两晋等中原王朝完全宗承先代的祀岱制度,就连十六国中的后赵、前秦、南燕及北朝魏、齐也莫不赓续泰山庙祀。隋文帝更亲赴泰山,设坛致祭。唐高宗、唐玄宗都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玄宗并加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继之又在御制《纪泰山铭》中,申述了其“五岳之伯”的首山之位。宋真宗出于*需要,在位期间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泰山封禅,告成之后,先后加封泰山神为王、为帝,使泰山神阶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一级。明孝宗在御制《东岳庙碑》中礼赞泰山为“群岳之长”,称其“奉我胤祚,光我化甄”,再次昭示了泰山为大明之“宗山”。满清政权兴起于长白,称斯山为“皇清亿万年发祥重地”,但入主中原后,在文化上加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为此康熙一方面宣称“泰山山脉来自长白”,从地缘上来说,满汉实为一体,有着共同的文化根脉;另一方面亲祀泰山,行二跪六叩之礼,其尊崇仪礼,已超越明帝。其孙乾隆更十次巡幸泰山,六次登祀岱顶,创下了帝王祀岱的最高纪录。乾隆并在记碑中宣称:“泰山位长群岳,称宗最古,表望最尊。”变相认同了泰山在清所居“宗山”之位。
通观泰山在中华五千年中的历史变迁,其从“镇山”、“岳山”、“宗山”,直到拟议“国山”,可以说在各个历史时段,其山无不占有显赫位置。泰山与国家政权关系之密,历史延续之长,社会影响之大,确乎是其他诸山难以比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