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2 14: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23:13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此二舰 ,派曾宗瀛、裘国安、黄戴监造。这次订购在英德两国海军部之间引起一场技术上的激烈争论,这次论争引起德国首相俾斯麦关注。他指示伏尔锵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
“经远”、“来远”两舰原定用于台、澎防务,后因中法关系缓和,清*为加快北洋海军建军考虑,改留用于北洋水师。两舰都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
管带邱宝仁指挥的“来远”舰向日本掉队的军舰“赤城”号(日本语:あかぎ)发起攻击。“定远”、“经远”、“致远”等相邻的北洋海军军舰也纷纷赶来,准备配合俘虏“赤城”。在“来远”等舰的穷追猛击下,“赤城”舰弹药库爆炸,蒸汽管路遭到破坏,前炮台弹药供应断绝,舰长板垣八郎太少佐也当场毙命,后又接连被“来远”打断主桅、打伤替补舰长。然而“赤城”舰表现得异常顽强,尽管遭到中*舰围攻,但先是在800米距离上,以右舷炮击碎“来远”舰舰桥甲板,之后于14:20,用舰尾120mm火炮击中“来远”后甲板,引爆堆积在那里的小口径火炮炮弹,燃起灾难性的大火,而此时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野号”(日本语:よしの)等新锐巡洋舰赶来支援,“来远”*停止了追击。
“来远”舰在黄海大战中中弹225发,军舰的上层建筑被毁,舰身进水,舰舷几经倾斜,只剩下前主炮还能射击。日军使用的下濑火药使“来远”舰舰尾燃起大火,火势一直蔓延到了锅炉舱附近。在驾驶二副谢葆璋等率领下,全舰官兵奋力救火。为防止上甲板的火灾引向底舱,“来远“舰上通风管的上部风斗全部被紧急拆除,以至锅炉舱被大火包围而不能通风,温度上升至华氏200度(摄氏90度左右),俨若地狱,谢葆璋亲自督率在其中工作的官兵努力工作。此后“来远”与“靖远”结队驶至浅水区自救,后又返回战场。来远舰同“靖远”舰结成姊妹舰,两舰保持300百米的距离相互掩护,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缠斗,成功的引开了第一游击队,分散了日军兵力,减轻了“定远”、“镇远”二舰的压力,也保存了自己。
北洋舰队返回旅顺,当遍体鳞伤的“来远”入港时,围观的人群都在惊叹。这艘装甲巡洋舰,上层甲板及军官舱木制部分全部烧光,甲板尽毁,钢梁暴露钢铁变形,整艘军舰只剩下骨架, 舰身水线以上部分虽经烈焰熊熊,但机舱内机器仍运转如常,居然还能不需拖带自航返回,这一奇迹无异是对装甲巡洋舰强大生存力的最好说明。相比之下,其他宆甲巡洋舰的防护能力就逊色了:“致远”无装甲的船舷在海战中被击穿后引爆储存在舷侧鱼雷发射管中的鱼雷,随之发生大爆炸而沉没;“济远”在丰岛海战中也因为没有舷侧装甲,炮弹击穿船舷后顺着烟囱的烟道(装甲甲板在烟道通过处留有开口)落入锅炉舱击毙两名司炉,舰桥围壁也被击穿,造成多名高级军官阵亡;“吉野”在海战中多次被洞穿船体,中*舰发射的150毫米、210毫米口径炮弹就已经足以击穿其装甲甲板和其他舱室,一直落到轮机舱里去;日本其余各快速巡洋舰也受创累累,只因中*舰的火炮射速不快且使用的黑火药爆炸强度不够才免于沉没。
由于旅顺船坞的工人、技术人员大都逃散,幸存的北洋军舰维修工作相当艰巨,迫于时局,重伤的“来远”只是草草修补后就又再度投入了作战行动。其后,“来远”舰又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于1895年2月6日清晨在威海卫港内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来远”中雷,舰身倾覆,沉没于刘公岛海军基地,舰上30人壮烈殉国。管带邱宝仁落水后被救起。北洋水师覆没后,被革职,从此淡出清末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