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6:32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地处晋陕大峡谷中段,两岸夹山。滔滔黄河到此被两岸苍山夹持,束缚在狭窄的石谷中,洪流骤然收束,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从20余米高的断层石崖飞泻直下,跌入30余米宽的石槽之中,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鼓浪,波浪翻滚,惊涛怒吼,声震数里,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壶口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其东西两侧的界线即由河道中心线向两侧分别扩展,它以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为主要地质遗迹。黄河壶口瀑布是黄河河道上第一大瀑布,它飞流直泻,巨浪滔天,气吞山河,涛声震天,两岸残崖峭壁,黄河水在这里造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天下奇观。排山倒海般的瀑布冲击岩石发出“谷涧响雷”的轰鸣;巨涛激起数十米高的浪花,远看似“水里冒烟”的奇观,阳光下引导出“彩虹通天”的美景。
走进壶口瀑布,在阵阵轰鸣中,近距离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滔滔黄河水,挟雷霆万钧之势,直下百丈悬崖,掀起腾空黄浪,排山倒海,震天撼地。据说,壶口瀑布是一个移动的瀑布。而壶口瀑布在移动的过程中,就在这砂石河床上冲开了一条深约60米的龙槽。越走近壶口,轰隆隆的水声越发振聋发聩。400米宽的河面,突然漏斗一样被束成不足50米的一柱,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径直地砸向30米深的石槽中,真是“天下黄河一壶收”了。数千米外都可以听到,水波急溅,激起百丈水柱,形成腾腾雾气,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其声、其势、其景,动人心魄。
“十里龙槽”是瀑布向源侵蚀切割的结果,全长4.2千米,两侧中生界砂岩高15米至20米,是全黄河最狭窄处。在河道约束下,河水奔腾咆哮,浊浪翻滚回旋,气势磅礴。
瀑布上下基岩上,到处可见水流冲蚀槽及大大小小流水携带沙砾掏蚀成的圆形坑,这便是著名的“石窝宝镜”:强烈的河流旁切作用,将原来岸边山体硬切成河心岛,上方的孟岛,下方的葫芦岛。
壶口瀑布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层、构造、气候和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条件有关。壶口一带出露的基岩主要是三叠系纸坊组,上部为紫红色、紫灰色和灰绿色细砂岩与泥质岩类互层;下部为厚层砂岩、薄层砂岩、泥岩类岩石。页岩比较发育,因而河谷中的岩层软硬交替,使流水的侵蚀作用得以加剧。
壶口瀑布形成的最主要是由于印支运动作用结果形成的两组节理,一组为基本顺河水流向发育;另一组为跨河发育的。此外,沿这两组节理在瀑布的孕育段、形成段及消亡段也出现过一些断层。由于在壶口及其孟门山以南地层倾角很小,节理发育,断层偶见,地层又相当水平,所以,易于被构造作用切割得支离破碎。所以说,壶口瀑布的形成是节理断层发育和河水的强烈切割下蚀两大因素所致。
黄河壶口瀑布地质遗迹的价值是:壶口瀑布地质遗迹具有典型性,其特有的侵蚀型、潜伏式*瀑布属世界罕见,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齐全,遗迹清晰,规模大,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科学性和观赏性。
壶口瀑布地质遗迹属世界上唯一的特殊地质遗迹,大峡谷中的谷中谷遗迹,其成因十分特殊,在国内外均属少有的遗迹。园内地质遗迹保存完好,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极少受到人为破坏。园内各种地质遗迹现象丰富多彩,保存完善,系统而完整地反映了黄河壶口瀑布生成、演化的完整过程。
壶口地质遗迹的形、声、色、光,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壶口在地学和生态学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利用潜力大,可以建立壶口科学研究中心和地质博物馆,对研究黄河发育史、黄土生成、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