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0 05: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12:07
·人物简介·
张宗祥(1882—1965),现代学者、国学巨匠。谱名思曾,后慕文天祥为人,改名宗祥,字阆声,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浙江海宁硖石镇人。少时与蒋百里一起勤奋苦读,俱文采斐然,齐名乡里。长大成才各有贡献,硖石镇上流传“文有张冷僧,武有蒋百里”之说。解放前曾任京师图书馆主任,建国后任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文史馆副馆长等职。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国学巨匠——张宗祥传》
文化慈善文化慈善是一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一说哲学)。读书明理、化民成俗,是文化慈善的价值。
杨国荣教授(著有《善的历程》)阐明了“世界”、“事”、“物”的内涵,他认为“世界”有自在的“本然世界”与事实价值相统一的“现实世界”。“事”首先与“现实世界”相联系,与人自身的活动息息相关,在“现实世界”中展开为动态的过程与多样的形态。“物”通过“事”进入到“现实世界”,在做(善)事中,慈善之为“物”的意义才敞开。
和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惜字会(社)”的公益行为相联系的,是藏书楼公益。以下为例说——
浙江绍兴的古越藏书楼,是我国图书馆史上最早对公众开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古吴越藏书楼对民众开放的,具有公益性。另外,皕宋楼也与慈善相关。和古越藏书楼不同,浙江湖州的皕宋楼只对一部分名流开放。之所以说它和慈善相关,是因为陆心源(1834-1894)的皕宋楼皕宋楼后来被日本人出资10万买去了,卖掉皕宋楼的是陆心源的儿子陆树藩。之所以卖掉,是因为陆树藩参与赈灾,资金出现很大的缺口。
浙江桐乡清代乾隆进士严辰也是位慈善家,办了很多义塾、书院,还以一人之力修了《桐乡县志》。
中国文化史和慈善史上,文化(或智慧)慈善的传播,有利于社会教化。都和“政教-文教”相联系,并不停留在物的层面,而将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
张宗祥先生在文化领域(如图书馆)的公益慈善实践,直接地有利于社会教化,引起了笔者很大的研究兴趣。
这张照片挂在海宁市张宗祥书画院(纪念馆)大门内,尺寸如真人般大小
文化慈善先贤张宗祥这位先贤,他就是著名图书馆学家、书法家张宗祥先生,他曾经担任过北京大理院推事兼清华学堂教员。时年29岁的张宗祥,殿试一等,分配到大理院任主事和推事,据说,张宗祥并没有在衙门真正就职,实际上,他受聘为清华学堂地理教员。1957年,张先生将藏书2000余册捐赠给海宁图书馆。
被誉为“书坛泰斗,文史巨臂”张先生喜书法,论书法教育:“要想把字写好,首先要学做人,第二要多读书,第三才是学写字。”这句话,深刻道出了“传统文化的公益性”本旨,对我这个公益行动者和教师志愿者也颇有教益。先生去世后,他的后人把故居捐献给海宁市,作为嘉兴市的红色长廊,也为国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继续作出贡献。此举深合张先生所主张的公益教育的精义。
提供公共品,使他人和大家受益,秉持这种“为公”和“利他”的精神所从事的社会事业,就是公益事业。为此,我们将这位原浙江图书馆馆长和西泠印社社长定位为公益慈善先贤,是很准确的。
公益之名,来自海外,而公益之实,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士不可以不弘毅”就出现在《论语》里面。曾经是前清举人的张先生就是深具“士”性格的社会事业家。
1951年,张宗祥先生70岁,在日记中写道:“人为服务群众而来,不是为权利享受而来。学问*须时时去其陈腐发其精义,方能有益于世有益于己,此我七十年来处世将躬之旨也。元旦记此以贻后人。”
如今,矗立于张宗祥故居原址的海宁市张宗祥书画院(纪念馆),将张先生的精神发扬,使得张宗祥故居成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基地,是海宁公益文化的名片,也是文化艺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践基地。
张宗祥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长于行草
博学君子张宗祥写诗、抄书、藏书、治印,是文化慈善践行者张宗祥的雅好,除此,他喜爱兰花,并亲自培植,在论书问艺之中,文史大家张宗祥会谈及陶瓷玉器书画等诸多古玩。作为君子之道的慈善实践丰富了儒家“文质说”。文和质,不仅指的是形式和内容,还指的是主张(理论)和行动(实践)。
满身古风的学者张宗祥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博学君子。践行君子之道,重视文化慈善,是他作为一位传统善人的行事特色。
提出“文质”说的《论语·雍也》(一共28章),最末一章,提出“博施济众”,成为中国古代慈善最经典的名句。
《论语·雍也》开篇第1章就谈“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南面之术就是帝王之术。
在《雍也》篇第16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结尾第26章:“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对于博学君子张宗祥而言,慈善不仅是一项事工(文,实务层面的外在表现),而且是古代慈善家的文化情怀(质,精神层面的动力机制)。这对于对当代慈善文化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八十抒怀(一)
张宗祥
幼日艰危贫病里,壮年奔走乱离中。
守毡未改书生习,投笔难追国士风。
老不与人知是福,古能为用力求通。
十年世事纷然改,耄耋春回见大同。
——《阆声诗意——张宗祥韵语书画作品选》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1月版
张宗祥先生还是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精于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