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0 06:39
共0个回答
第一是净信为本。对于自己亲近的真正的善知识必须具足信心,观德莫观失,切勿依自身情绪及立场随意评判。凡夫心是充满主观的,以这样的心观察世界,所见自然难以清净圆满。若不善于发现善知识功德,很可能会顺着凡夫习气寻其过失。如是,便无法对依止师生起净信和恭敬心。相应的,善知识所授教法也就无法对...
如何依止善知识走向解脱1、寻师。先从掌握“三法印、四依止、十不盲信”开始,这些是佛陀在世时交给我们佛弟子鉴别真假佛法的工具,然后从“三皈五戒十善”开始学习佛法;2、次第。也就是学佛的进程,大致是发菩提心、做善事、消业障、积福报、开智慧、了生死等这样一个的阶段,需要真正的僧人来一步一步的指点我们迈向成...
如何依止善知识与走向解脱依止善知识这个也是需要缘分的,另外魔鬼的心会感召魔鬼的人,如果你有一颗善心,自然也会遇到善知识的,将心比心,真诚相待是依止善知识的相处之道。至于解脱,个人还没解脱不敢妄言了,但只要遵循八正道,人应该会比较快乐的额
学诚法师:怎样亲近善知识对于亲近善知识有什么好处,不亲近善知识有什么坏处,要多做观察思维,在内心产生决断——学佛一定要亲近、依止善知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华严经》中,文殊师利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卷第六十二)在佛门里的善知识,用现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明师”,在修...
密乘十四戒律的目录每个上师都有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不会完全一样。修本尊、依止上师要看缘分,修法要看根基。你看看自己的缘分、根基在哪里?释迦牟尼佛当时传法的时候,传的是相应法,相应的法才能度化众生。再殊胜的法,与你的心不相应也无法使你解脱。修法要选择一个相应的法,依止上师要选择一位有缘分的上师。你喜欢的,不一定...
修学人如何处理自己的俗世因缘我庆幸有恩师,恩师善知识的指引,让我真正看到解脱的希望,今生成就的希望,现在我可以自信的说,我的恩师缘聚禅莲确定是我的善知识根本依止师,她会带我真修实行出离轮回,我不会对此有任何疑惑疑虑!在修学道上具有实证证量的善知识是那么的重要,也许我们穷其一生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善知识的一句话就能点醒我们,所谓“...
大家为什么学佛?(有人能说服我吗?)他们一定能够加持我们,引导我们走向解脱。2、相信佛菩萨所讲的正法能够引导我们走向解脱。3、相信戒律严净、道德高尚的僧团是我们今世的依靠。4、相信自己有极好的善根,没有极大的善根,你怎么有缘听闻佛法,学修佛法。5、对自己的修行方法有绝对的信心,相信按照这个方法修行,一定能够得到成就。要坚信,这个法是最殊胜...
学佛如何选择师父自己如何依止上师,也需要四个条件:充满信心,相信上师能够带领自己走向解脱成佛之路;一心一意,即一个上师、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依教奉行,即按照上师说的做,不违背上师的意思,按照次第、如意如法修行;同心同愿,即声语意尽量和上师趋于一致,和上师同一个信心、同一个愿望、同一个...
如来佛如何供奉如果师父是具有正知正见的大善知识,而弟子也能如法亲近、依止,确能得到佛法受用,依此走向解脱。但是,如果我们所拜的师父并非具德善知识,而我们又不懂得依法考虑,不加鉴别地盲目听从,那就问题多多了,甚至可能随之堕落。对于每个佛子来说,佛、法、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又以法为核心。因为...
别解脱戒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受持若无出离心,则所受的戒就不能成为解脱的正因。若受戒时未发出离心,受后也要修令发起,戒体才圆满。 别解脱戒,出家众必依师受。在家的近住戒,有说必须从师受,有说只初次必从师受,以后如缘不具,也可自誓在佛像前受。近事戒有说也可自誓受。但自受者既无善知识可依止随学,也无“顾他生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