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0 06: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20:07
执业药师考试即将来临,在这个最后的备考时间中,对于一些重点知识点的记忆尤为重要,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高频考点汇总【一】”,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龙胆的功效
【药性】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1)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带下、*湿疹,湿热黄疸。(本品苦寒,清热 燥湿,尤善清下焦湿热,常用治下焦湿热所致诸证。)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耳聋胁痛等。(本品苦寒沉降,主入肝胆经,善 泻肝胆实火止痛。) (3)高热抽搐,小儿急惊,带状疱疹。(本品可清泻肝胆实火,可用治肝经 热盛,热极生风所致之高热惊风抽搐。)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性烈,药力较强,清泄而燥,入肝胆经与膀胱经。善泻肝胆实火、清 下焦湿热,是治肝经实火、肝经湿热之要药。
【用法用量】煎汤:3~6g;入丸散。外用:研末敷(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性烈,极易伤胃,不宜用量过大,脾胃虚寒者忌服。
黄柏的功效和配伍
【药性】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主治病证】(1)湿热下注之带下、淋浊、脚气、足膝红肿。(本品苦寒沉降,长于清泻 下焦湿热。本品清泄下焦湿热之功,用治湿热下注所致脚气肿痛、痿证) (2)湿热黄疸,湿热泻痢,湿疹,湿疮。(本品清热燥湿之中,善除大肠湿 热以治泻痢。) (3)热毒疮肿,口舌生疮,血热出血。(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 用治疮疡肿毒,内服外用均可。) (4)阴虚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本品主入肾经而善泻相火、退骨蒸。)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泄燥湿,入肾、膀胱经与大肠经,效力偏于下焦。有清相火,退虚 热之功,还可除下焦湿热。长于退虚热,药力不及黄连。
【配伍】黄柏配苍术:黄柏苦寒,能清热燥湿,效力偏于下焦;苍术辛苦温,能燥湿健脾、 祛风湿。两药合用,走下焦,能清热又燥湿,善治湿热诸证,尤善治下焦湿热证。
【用法用量】煎汤:3~10g;入丸散。外用:研末敷(适量)。生用长于清热燥湿解毒,盐 水炒用长于清相火退虚热,炒炭宜止血。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清燥,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忌服。
黄芩的功效和主治病证
【药性】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证】(1)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疹。(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于清中上焦湿热。)(2)热病烦渴,肺热咳喘,少阳寒热,咽痛,目赤,火毒痈肿。(本品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用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味苦性寒,清热泻火力强,长于上焦热盛所致之高热烦渴、面赤唇燥等。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3)血热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本品能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4)胎热胎动不安。(本品具清热安胎之功,用治血热胎动不安。)
【性能特点】本品味苦性寒,清泄燥湿,入肺、大肠经与胃、肝胆经。作用偏于上焦、肺、大肠,善除上中焦湿热,清大肠、肺之火。能入血分而凉血止血,善清热可安胎。
【用法用量】煎汤:3~10g;入丸散。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宜生用,善治热毒、湿热诸证。胎热胎动宜炒用,其能使苦寒之性略减。清上焦热宜酒炒用其能引药上行。血热出血宜炒炭用,凉血止血力较强。传统认为,枯芩长于清肺火,条芩长于清大肠火。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燥泄,可伐生发之气,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服。
【药理】本品有解热、镇静、抗菌、护肝、利胆、利尿、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抗过敏、降血脂、抗病毒、降血压、促进细胞免疫、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热、镇静、抗菌、护肝、利胆、利尿、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抗过敏、降血脂、抗病毒、降血压、促进细胞免疫、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竹叶兰的功能主治
【出处】出自《贵州药植目录》
【别名】竹叶参、花竹叶菜、水竹参、绕昼兰、观音草、黄竹参、土三七、糯米饭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背鹿衔草的根或全株。
采收和储藏:全草,夏、秋季采收;根,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补肺益肾;调经止血。主肺热咳嗽;气虚喘咳;头晕耳鸣;骨折;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根:补肺肾,镇咳。治气虚头晕耳鸣,虚咳
2.《广西药植名录》:根:健脾,止血,接骨。治吐血,骨折,病后饮食不香。
3.《贵州药植目录》:全株:解毒,清肺热。
控涎丹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
【方剂名】控涎丹,出自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本方又名“子龙丸”,由十枣汤衍化而来。
【组成】甘遂、大戟、白芥子。
【用法】上药各等分,共为细末,面糊为丸。每服1.5——4.5克,每日或隔日服1次,临卧时用生姜汤送服。
【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主治水饮痰涎停于胸胁,胁肋疼痛,舌苔黏腻,脉弦或滑。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结核性胸腔积液、食道癌术后胸腔积液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