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2 19: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19:12
生活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药疗不如食疗。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头疼咳嗽打喷嚏,比起感冒药,喝一大壶生姜水反而身体更快痊愈。中国老祖宗认为,食物有着神奇的治愈力,每一种食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吃啥补啥”这句俗语更是暗示了,中国人骨子里对食物魅力的坚信不疑。熊猫曾是肉食动物,遇到气候变化靠吃素活了下来;人类却是从吃素到吃肉,促成从古猿变成了人,并靠着丰富的摄食种类,成为世界霸主。
但凡事皆有两面过犹不及,食物也有着损害身体的“杀伤力”,很多人正是因为不会吃甚至违背身体规律吃错,痛苦不已。最常见的就是三高的中老年人,见到糖类食物就躲避不及,舍弃精面开始吃起了粗粮,他们切实是吃足了“吃错食物”的苦头。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因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代谢能力降低,身体不好用了。年轻人就可以想吃吃啥为所欲为吗?如果你稍微了解点营养学知识,就会发现,其实年轻人苦恼甚多的小毛病——冒痘、脾气暴躁、抑郁,这些小问题都和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困难的不是获取 养生 知识,而是各种知识真假难辨,到底该信谁才好?
《你是你吃出来的》由北京医院营养医师撰写,位列豆瓣热门医学图书top10,作者本身从医多年,曾饱受疾病困扰,因此自学营养学并在实践中不断 探索 ,形成了一套普通人也看得懂的理论。读完之后发现,原来身体不舒服的小信号,其实不少是食物惹的祸——
病从口入的根本原因,正是人们为食物的外表迷惑,不清楚它的构成同一类反复吃,缺少的却吃不到。营养学家将食物分成几大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日常生活中土豆常被当作菜,但它和米饭一样属于碳水化合物,同样的,红薯山药莲藕粉皮也是如此,在饭桌上的份量都被低估了。另外,网购生活的便利,让我们能够轻易吃到各地特色小吃,但我们的身体真的能适应吗?
作者提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环境已经替我们选择了食物的搭配,偶尔尝鲜可以,长期吃下去会出问题。那如何才能吃得更 健康 ,食物结构有没有标准呢?地中海模式——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是世界推崇的,但也不必生搬硬套,掌握了营养学结构,适合自己的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