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3:1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02
提到这句话,满满的都是心酸。
我老妈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什么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话,只要遇到我和弟弟要离家或是归家时,她总会一本正经的这样告诉我们,还让我俩引以为戒。
记得有一年五一放假,我从外地赶回来家,刚好火车票定的是初七,我妈给我狠狠的教育了一顿,非要把车票改一下提前一天或是推后一天,我问她为什么时,她就说老话说的一定有原因,不吉利不吉利。
后来我去网上搜索了这句话,发现根本就不是我老妈自认为的那样,所谓的七不出门,说的是出远门之前,要先把家里的日常生活打点好,吃穿住行都要事事考虑周到,因为古代的人,大多只有男人可以远行,所以一家之主在离开妻儿出门在外之前,要替妻儿们考虑好一切,好无后顾之忧,这里的“七”指的就是咱们平时生活里必不可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了。临行前都处理妥当,是为人夫为人父爱护妻儿一份心思。
而所谓的八不归,则是指丈夫在归家之前,要仔细自我审视一下,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主要是在道德方面的自我约束,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礼仪廉耻忠孝悌信。如果最基本的道德标准都达不到,那么这个男人就没有脸面再回到家里面对长辈和妻儿了。
说白了,这些仅仅是告诫,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遵守的,比如那些个奸佞小人,难道他们就永远生活在外地吗?还有那些远行的男人们,觉得自己给家里人准备了充足的物质环境就能弥补心里上的不安吗?
没有几个能这样做的,所以我们可爱的长辈们,在这苛责的规定里取了个巧,把复杂的条条框框直接划归到日期上,即使你什么都没有为家里考虑,他们也不阻拦,但就是逢七的日子不能离开,逢八的日子不要回来。哪怕你做了再大的错误,还是会在过了他们心里的那个日期之后,开心满满的盼你归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03
我们往往就是曲解了古人流传下来的句子,我相信很多人看见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句话,都想到的是七的时候不能够出门,日期是八的时候不能够回家的。
以前我也是这样想到,我还一直以为是这样呢。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说的,而且因为我去年坐车真的太倒霉了。我去年从家那块买的飞机票,然后飞到北京。我们买的票是7号的,那天本来正常点是晚上7点半。
但是我的飞机却活活的等到了第二天凌晨两点半,我当时真的饿的前胸贴后背了。而且不仅仅这一次,在7月份的时候,我准备去机场的时候。我和同学还可高兴了,在一早就出门了,算好了时间。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啊,眼看就要到机场了,结果我们的车坏了,这感觉。本来中间就已经堵了一会儿车了。然后我们连忙打了个车,直奔机场,这才赶上的。这一天是7月17日。就是因为发生这些我都不选择7出门了。
我知道这些都是巧合而已,我也不信这个,但是总是图一个心里安慰的。其实别人古人的七不出门根本不是这个含义。别人说的是,一般出门的人都是家庭里面的主要人员,而且以前古代女子一般都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所以都是当家男人。
他需要把家里面的一切事物安排好,才能够出门,就是家里面的菜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于是就有了七不出门这个说法。然后其次就是八不归家,古代有这样的一些社会准则,其中就有一条叫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就最好不要回家。
这个就是古代人的意思,但是到了现代却变了含义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03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说法来源于土家族:
禁忌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文化又因地域、民族的差异各自不同,深处内陆的土家族生产生活中的禁忌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七不出:过去讲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是一家的主心骨,要出远门前,有七件事必须办好,没办好不要出门,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
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七不出,八不归”的禁忌,是源于旧时的商人。古人经商,没有高速,没有飞机,也不能朝出晚归;由于行程不便,商人外出,十天半月是常态。因此商人不像政客,家庭观念较重。不能为了钱而毁了家,因此就有了“七不出,八不归”的禁忌。
目的却是为了家庭的和谐。民间的禁忌制约了人的行为,也维护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