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3: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4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典名著精髓荟萃。小学生应从小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之发扬传承。小学生多读古典名著除了可以提高一定的文化素养外,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就编排一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我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读古典名著。一、勾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始学生还不认识古典名著,教师就要想办法勾起他们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了从一些趣味性强的古典名著开始。结果,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慢慢的激发起来了。读名著从《百家姓》开始。我是怎样来的?我为什么用这个姓?堂号是什么?我的祖先是谁?一系列的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勾起学生的求知*。然后告诉学生看那本书可以找到答案,把掌握的知识告诉亲友,并结合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做一期“手抄报”展览(同姓的一齐做)。学生从动手中得到了相关的知识,顿时从自己的收获中迈出喜爱古典名著的第一步。读名著从人物开始。每部古典名著都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水浒传》中“及时雨”是谁?“浪里白条”又是谁?为什么叫这个绰号?《隋唐演义》中谁是英雄榜中第一条好汉?他用什么兵器?接着呢?《西游记》中为什么会出现了哪么多妖魔鬼怪?他们想干什么?请你给你喜欢的名著列一个“英雄榜”或者“兵器谱”之类的排名,并简要说说排列的理由。学生们在讨论中更喜爱古典名著了。读名著从成语、谚语等开始。许多成语、谚语都是从一些古典的文学作品中引申出来的。例如“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这些话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的。开个故事会,看看谁是“小博士”,谁的知识最渊博。读名著从历史典故开始。历史典故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好像办喜事为什么要贴“囍”?过年的“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为什么农历一月要叫正月,和谁有关呢?让学生自己试着寻找收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办本《故事会》互相交流传阅。这样,就能把古典名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读名著从影视开始。不少古典名著都拍摄成影视作品,但同时也加入一些夸张歪曲的元素,误导青少年。《西游记》就出现了许多版本,什么央视版、搞笑版、港台版、Q版等。哪一个才正宗呢?让学生“看电视、读原著、试对比、找穿帮”。这样做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二、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古典名著篇幅之长,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语言之精妙,成年人也不容易弄清弄懂,更何况是小学生。所以指导学生在读书时一定要作笔记:记人物,记情节,记优美词句。从小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条理地读书,收获也会更多。不喜欢的不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做喜欢的事,读喜欢的书。每个学生的兴趣不一样,喜欢读的书也不一样,让他们自由的读,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许多名人讲起成功的经历就是得益于小时候的读书,从小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并为之奋斗终身。读一次的不算读。这是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像四大名著之类的巨著,不读几次,恐怕连主要的人物都弄不清,情节也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懂其精髓。不同时期、不同经历同读一部书,理解不同,收获也不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提高小学生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加大课外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不但要引导好,还要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继续保持这种兴趣,使祖国的灿烂文化得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