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品读红楼:昙花一现,瞬息的繁华——贾元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5 18: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7:18
高一8班 梁爱灵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是元春的判词。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是元春的判曲《恨无常》。
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她为贾府带来无上的荣耀,却在宫内二十年就死去了。所以,她的出现,我用“昙花一现,瞬息的繁华”来形容。
元春在《红楼梦》中的出场不多,但她的命运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影响着贾府的兴衰。元春晋升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贾家上下欢喜万分。她像一阵春风吹拂,使走向衰败的贾家复苏。贾府把元妃省亲作为盛大的喜事,兴建了大观园,十分奢侈。
在元春归省的情节中,我认为元春的心理是矛盾的。初到大观园,元春在轿子里看到“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她点头赞叹:“太奢华过费了”。来到祖母正室时,她搀着贾母和王夫人泪流满面,说:“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们儿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她对父亲贾政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元春心里充满了对深宫生活的幽怨,但她摆脱不了也不想摆脱这种矛盾的痛苦生活。她渴望平淡的生活,有父母、弟妹陪伴,但她为了家族的荣耀,她必须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元春的才能远不及黛玉和宝钗,但她胜在“贤”,她恪守封建道德,凭着美貌与学识赢得皇帝的喜爱。她行事平和保守,把大观园中可能会引起怀疑的牌匾都换掉,体现她的封建思想。在刻画元妃的不多的笔墨中,有她尊贵虚荣的一面,她充满对尊贵身份地位的*,也有她向往自由,渴望亲情得一面,她是一个矛盾的存在。元妃省亲不过一天时间,但她把她该做的都做完了。她把希望寄托在弟弟宝玉身上,自入宫后,她传信给父母:对宝玉“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她盼望宝玉能“成器”,延续贾府的辉煌。省亲时她对宝玉周围的姊妹细细观察,发觉宝钗也有“贤”的一面,流露出偏爱之意。在端午节送给诸弟妹的礼物中,唯独宝钗和宝玉的一样,隐含了对宝玉娶妻的倾向。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关心家族的前程,关心自己的弟弟妹妹。她也有一个女性角色的温柔。
元春的死,有很多种解读。在高鹗续的后四十回中,元春是病死的。“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寒气,勾起旧病。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一面奏明,即召太医调治。岂知汤药不进,连用通关之剂,并不见效。内官忧虑,奏请预办后事。所以传旨命贾氏椒房进见。贾母王夫人遵旨进宫,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贾母进前请安,奏些宽慰的话。少时贾政等职名递进,宫嫔传奏,元妃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不多时,只见太监出来,立传钦天监。贾母便知不好,尚未敢动。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四十三岁的元春,含恨离开。
在另一种解读中,按照曹雪芹的意思推测,元春死于宫廷斗争。有人说,元春死于政敌的报仇;也有人说,元春阻碍了皇帝对四大家族为首的二流贵族的清算,是被杀的。仔细想我觉得元春死于非命更合乎情理。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关于画的描述,“弓”谐音“宫”,“橼”谐音“元”,暗指宫里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上句交代了元春从进宫到死亡的时间,恰好是二十年。“榴花开处照宫闱”似乎暗示了元春死亡的季节,即石榴花开的季节,属于夏季;也有人说是指元春怀孕。 “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意思就是迎探惜三春命运不及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兕是一种像犀牛一样的猛兽,虎也一样是猛兽,而虎与兕相逢,就注定会有一场斗争,而这场斗争也关乎到了元春的生命。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一曲《恨无常》,结束元妃的一生。
她,昙花一现,为家族带来繁华;她,是封建制度下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女子。元春,若有来世,愿你无拘无束,不被尊贵所累,快乐地活着,做你想做的事情,拥有温暖的亲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