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有人认为败局是必然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0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28
关于第一个问题:
其实在历史上的事情,没有什么必然不必然的。从古至今,弱者败强敌,强敌泯灭于小国,文明被野蛮践踏,野蛮被文明压迫,比比皆是。
之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当时是必然的结果,是因为当时满清*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已经开始自残其足。诚然,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在耻辱外交后,慢慢开始有点元气,装备什么的开始跟进欧洲步伐,当时北洋的实力也不乏。
但,当时清*对于李鸿章、左、曾、这类的汉人已经开始不信任,并且逐步夺权,在1892年时,李鸿章的北洋军团已经开始步伐蛮蛮,一方面承接外部压力,一方面还要对抗来自于满清内务压力。满清要趁机夺权,外部在威胁,在这种两个夹缝里交迫下,北洋虽然有战力,但是后备什么的,你总得跟上吧?满清*不是是实心踏地支持也就算了,他们还进一步,渗透到北洋内部,想夺权。
学过历史的,在历史课本上都有这个说法“慈禧为了办60大寿,而希望战争迅速结束”,但是若是仔细想想,就知道不靠谱了。实际上,慈禧不是为了庆喜,而是为了军权。不见大寿之后,各方大员军权迅速放落,才有后来各方新将领上台?
内有制约,外有多敌,败其中之一,不怨兮....
关于第二个问题: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观点。请问,还能留下什么青山?还能借出什么柴?
人才邓世昌? 军备战舰?
邓世昌不是壮烈牺牲,会有人注意他,从而掌握大权么?不会!不说当时满清开始有意识拒绝汉人入主,单凭北洋内部也不会让他一个舰长来掌权!
军备战舰?留下来一艘又如何?整个战场都败了,留下一艘又能如何?
忍辱偷生之后,引来的怕是满清的颉责,不见那些活下来的将领都是仕途不振,从此消失于历史河流?
纵身一死,让长歌存于青天。得到才会更多吧?
当时已经避无可避,进,则死于战场,退,则死于满清失败黑锅,一骂万年。是个明智战士,都会选择战死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28
是的,中国以前是没日本鬼厉害,但现在中国与日本鬼航天技术对比如下:
中日都生产了自己的第3代战斗机。日本是F-2,中国是歼10和歼11。通过研制、仿制,中国完全掌握了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而日本虽然在某些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日本任何新战机仍然必须依靠美国。而中国在第3代战机已经毕业了,同时具备了第4代战机的研制能力。下面通过具体技术分析两国的差距。
1空气动力设计;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先进战机的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型号设计,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和设计师。而日本工程设计经验不足,F-2的外型设计模仿F-16,同时大量设计依靠美方。因此到现在日本还不具备独立的先进气动外型设计能力。
2 结构和材料;两国水平大致相当。在设计上已经有现成的设计软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机体3维数字设计上中国已经走到日本前面。日本的复合材料技术比较先进,其机翼复合材料一体高温固化技术世界领先。但这个技术不够成熟,制造的机翼后来出现裂缝。中国引进了俄罗斯最先进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同时中国复合材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中国已经比较完整地掌握了先进战机的材料技术。
3 电子系统;日本在雷达火控技术上领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属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机载雷达水平还有差距。但在一体化电子系统设计和整合方面中国没有差距。中国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而日本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4 动力系统;中国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优势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系统整合能力强。而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特别是电子工业基础雄厚使得它在航空电子具有优势。但日本软件设计技术落后中国,没有独立开发飞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独立或以平等伙伴的地位开发第4代战机。而日本在新一代战机的开发还必须依靠美国。
在航天技术上,日本H2火箭比中国目前在用的长征火箭要先进。但中国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日本在卫星技术上具有优势,这一方面是日本电子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受到西方的技术*。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比日本更广泛。总体上中国略微领先日本。在中国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后将全面超越日本。
中日海军技术比较
以日本最先进的金刚级和中国170舰比较。据可靠消息,170舰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而金刚级使用的是美国的无源相控阵雷达。170舰整个作战系统是中国的,而金刚级的作战系统是美国的。导弹技术上170使用自导防空导弹,而金刚级使用的半主动制导。反舰导弹的差距更加明显。170舰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中国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舰。而日本在作战系统和舰用主机方面还需要依靠美国。金刚级的优势在于载弹量远远超过 170舰。反潜战水平可能优于中国。
在潜艇方面,中国潜用柴油机还需要进口。国产柴油机噪音大,比功率低。日本技术领先,但比中国使用的德国柴油机无技术优势。中国在AIP技术上国际领先,在燃料电池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日本不具备这个技术。日本千方百计想得到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在潜艇材料上中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噪音控制上中国也不落后于日本。只是声纳系统还有一些差距。在引进法国和俄罗斯技术以后,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
中国拥有核潜艇,日本没有。中国核潜艇发展了两代。苛刻的中国海军对新一代核潜艇非常满意。
从以上分析*在海军技术上已经赶上和超过日本了。但由于过去长期落后,欠账太多,所以中国海军的实力还赶不上日本。但中国海军的赶超势头是有目共睹的。中日在海军技术上的差别同样是中国具有完整全面的军事工业体系,可以自主完成军事装备的设计制造。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在柴油机、和某些电子技术方面领先。但必须依靠美国的一些技术支持才能完整地制造现代化军舰,才能形成海军战斗力。
现在中*事工业已经提供中*队以先进的武器装备,使之不低于日本,问题是PLA如何使用这些装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陆军装备技术比较
以主战坦克为例,火炮、装甲技术中国领先。日本不具备生产高膛压火炮技术,只得引进德国许可生产坦克炮。中国完全具有高膛压火炮自主技术。与德国技术相当。装甲技术在各国都是最高秘密。但中国99式坦克的防护远远超过日本90式。火控技术相当,其2000米动对动首发命中率相当,大约在85%。日本的优势在于动力系统。不过日本使用2冲程发动机表明日本的高比功率4冲程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如果中国的1100千瓦发动机过关的话,在这一领域也赶上日本。
电子信息战技术比较
日本是世界上电子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极为强大的基础工业实力。这导致了日本的军用电子技术的先进。但日本的硬件先进,但软件落后,日本的软件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日本的电子工程化水平一般。中国电子工业基础落后,有一些军用电子原器件不能生产或其质量不高或价格太高,影响到中*事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影响到陆海空军和卫星的电子系统的水平。但最近几年这个情况有了根本改变。中国电子工业的加工水平达到12英寸,0.13微米加工技术。现在正在开发自主的90纳米的加工技术。中国的IC设计发展也很快,已经在开发最具有挑战性的处理器芯片。中国的工程软件设计原来就不在日本之下。日本的电子战信息战技术还主要依靠美国,LINK11和LINK16是日军的主要信息链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是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离开美国,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立即瘫痪。而中国是具备一个完整的军事工业和军事科技体系。从整体上*的军事技术并不落后于日本,而且更有完整性。而日本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完全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这是日本为什么看起来象一个太监一样的根本原因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29
楼上的P话一大堆没点实质性回答! 1.当时的北洋水师号称远东第一舰队.在亚州实属第一,就算在当时世界也是名列前茅!这批船都是德国造船厂在当时造出的比较先进的战舰,等清*从德国的船厂拿回自己预定的战舰返回中国时路经日本的长崎当时日本所有的民众都被这眼前的庞然大物所惊呆了!日本天皇当即就决定发展日本海军势毕要在几年内超越中国的海军实力!当时的日本人正因为推行明治维新而发展迅速!而当时的晚清*呢?**,连给北洋水师买弹药的钱都拿去给慈禧修园子去了!两军交战靠的是什么?就是弹药,如果没有弹药再厉害的战舰在海上也就成了一条死鱼!所以说北洋水师的惨败是在情里之中!2.邓世昌的行为是可歌可泣,令人钦佩;可是当时*的晚清*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比认为还有机会?扭转乾坤吗??答案是不能,邓世昌为国捐躯确实是令人钦佩,但是他这样做确能唤起国人的清醒,所以还是值得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29
应该身临其镜的想,根究他个人的性格想...
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过程: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最后: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总结:
而在此期间的清*,看到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意识到西方人并无意吞并国土,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虽然说最近几年东邻日本的一些动作,使人隐约感到将来会是个麻烦。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以后,连*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倒不是因为军火工业实现了国产化——钱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慈禧太后说,光绪1875年登极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 。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30
如果不是晚清*的一再退让以求自保其即将被历史淘汰的没落封建地主统治地位的话,或许甲午战争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但我们应该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去看待每一件历史往事,事实是即使邓世昌没死,及时甲午战争我们赢了,最后还是避免不了被侵略的局面。归根究底,我们败是败在没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工业*席卷全世界的时候我们还在封建制度最后苟延残喘的统治下挣扎,封建主义倒在新生资本主义的*炮下是必然的事情。
至于邓世昌本人,或者于他而言壮烈的牺牲是最好的归宿。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除非他愿意退隐不问世事,否则一腔热血报效国家民族的最后下场还是死胡同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