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帮我找一写关于雨的资料,如雨的形成,雨的循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9: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54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节课下课时,老师曾经给同学们留了一个观察作业:自然界里哪些地方有水?现在谁来讲一讲。
评:这个作业布置得很好,可以说为这节课定下了基调。但具体来说怎样布置要达到什么要求?可以研究,这将在以后说到。
生:江、河、湖。
生:小溪、瀑布。
生:海洋。
生:温泉、地下水。
生:云中有水。
生:动植物体内有水。
生:池塘。
生:沼泽。
生:冰,南北极的冰,还有雪山。
生:露水。
生:人体排泄出的尿(学生笑)。
生:人哭的时候流的泪水。
生:口水。
生:土塘里有水。
师:以上同学们都说对了,那么我们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水呢?
生:洗脚、洗衣服、洗菜。
生:浇花。
生:喝水、煮饭。
生:修房子,和水泥、石灰用到水。
生:消防队灭火要用到水。
生:熬药、造纸用。
生:洗澡、洗头。
生:泡茶。
评:请比较一下学生在这里的发言和讨论“自然界里哪些地方有水”时的发言,这里显得更实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这种差别对讨论的影响,在后面将可以看到。
师:大家说的内容,我归纳成8类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①生产;②建筑用水;③动物体内的水;④植物体内的水;⑤江、河、湖、海中的水;⑥雪山、南北极存在的水;⑦云中的水;⑧生活用水。)那么这些水从哪里来到哪儿去了呢?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按序号讨论一个问题。开始。(学生分组讨论)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
生:讨论好了。
师:谁先来告诉大家,你们组讨论的情况?
第一组:从天上降下来的雨、雪,长年积存,汇成了溪、江、河、湖、海。小溪里的水流动,从不同途径流入了湖、江河中,江、河、湖中的水有的被蒸发了,还有的流入了大海。海洋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在空气中。
师:还有吗?
(学生摆摆头)
师:你们组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江、河、湖中有的水还会渗进地里,被植物吸收。
生:有的会成为地下水。
第二组: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变成云。如果看到积雨云,不久就会下雨。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云就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吗?
生:(积极举手)不,云由于冷热空气的流动,会随着飘动。有的会飘到温带,有的会飘到热带,还有的会飘到寒带,但不一定它就永远在那个地方停留,因为寒带、温带与热带温度各不相同,它们一般相差十几度到几十度,云就这样随冷热空气飘动,有时云里的小水珠越聚越多就会掉下来,也就是下雨或下雪。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嗯,很不错,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好,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三组讨论的情况。
第三组:人们把水浇到植物根部的土壤中,水慢慢地渗入土壤中,根把一部分水吸收,通过茎输送到植物的叶里,利用叶的蒸腾作用,水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飞散到空中。
师:水只是简单通过植物体吗?
生:不,水能使植物叶进行光合作用。
生:一部分水还会变成植物的养料,又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每个部位,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师:你们组还有补充吗?
学生:(学生互相看了看)没有了。
师:第四组谁来说一说。
第四组:动物和人喝了水以后,流到胃里经过胃的处理,再流到小肠、大肠,再后水随其他废物一起排泄出来。出汗和流泪时,也会有汗水和泪水排出,排出的尿流进化粪池,经过处理,又流入江、河、湖、海里。
师:你们组其他同学?
生:有的人和动物还会直接把尿拉到地上或河流里。(学生笑)
师:这样的行为好不好?
生(齐):不好。
评:这两个组的同学讨论得好!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话,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就不能简单地使用过去的知识了,就得“加工”,使它们在解决教学的问题时“会用”。学生的发展正是从这样的训练中实现的。其他还有些地方,都是这个课的精彩之处。
师:第五组呢?
第五组:小溪、江、河、湖……的水,大多流入海中,有的渗入土壤中,一部分受热直接蒸发到空中,部分被植物吸收后从气孔中飞出,还有的渗进地里形成地下水,地下水有的也会流出地上,流到江、河、湖、海中。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指第五组)。
生(齐):没有了。
师:那么,第六组讨论的情况呢?
第六组:在海拔较高的雪山上存在着大量的积雪,在太阳的照射下,雪化成水,流到江、河、湖、海中;南、北极的冰,有的一直储存在南北极,也有的化了,流到海中。
师:还有吗?
生:(补充)雪和冰还有的直接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形成云。
师:你们组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齐):没有了。
师:第七组呢?
第七组: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雨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后,一部分被人们取出,经过水的净化,又由自来水管抽出,接到盆里洗脸、洗脚后,脸上、脚上的水分蒸发掉,盆中的水又倒入下水道。
师:你们组其他同学有没有不相同的意见?
生:煮饭时,由于加热,也会有许多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生:泡茶时,杯中也会有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师:对,生活中有许多用水,都会变成水蒸气,余下的倒入地下水道。最后一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情况?
第八组:建筑方面人们用大量的水来和水泥、石灰等,最后,在太阳的照射下,建筑物晒干了,部分水就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还有一部分渗透到土壤中和地下,形成地下水。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你们组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互相看后齐答):没有了。
师:根据以上同学们的讨论,谁来把这些水在整个自然界的变化联系起来说一说。
生:生活中,晒衣服时,衣服在太阳的照射下,上面的水就蒸发到空中去了;还有洗手的时候,水把手打湿了,少部分被皮肤吸收了,还有的就蒸发到空中;动物从江、河、海喝了水,水从食道经过胃、小肠、大肠排出;废水部分流到地下,有的蒸发到空中;植物体内,根从地下吸收了水,又经过茎运输到叶和花果里,经过叶的蒸腾作用从叶的气孔变成水蒸气跑出;地下和土壤里的水,有的被根吸收了,有的被人从井里打起来用;江、河、湖、海的水,随时都在蒸发,到空中变成云,当空气托不住时,又降下来,有的又流入江、河、湖 、海;南北极的冰,有的融化成水,有的永远积存在南北极。
师:回答得不错。好,你请坐。谁再来说说。
生:江、河、湖、海会蒸发出许多的水蒸气,水蒸气散到空中,越聚越多,形成云,云里的小水珠多了就会掉下来,有的掉在海洋、江、河、湖,有的渗进地里变成地下水,地下的水被人们抽起来,拿去洗菜做饭,用完后又倒进水沟里,水沟里的水受热又蒸发到空中形成云。云随冷热空气的流动,有的会飘到温带、热带、寒带。寒带的云里的小水珠越聚越多,就会变成雪掉下来。大量的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水,随着地形凹凸不平,地球有吸引力,这些水会流到温带的江、河、湖、海里,又在太阳的照射下,又会变成许多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就会变成云。云里的小水珠越聚越多,就会变成雨掉下来,有的流入江、河、湖、海,有的渗入地里,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由于植物根的吸收,输送到植物体内,又由于植物蒸腾,就会把水蒸腾出来,就会变成水蒸气形成云,由于温度变化,云里的小水珠就会掉下来,有的流入江、河、湖、海里,动物喝了,由于排泄功能,排出体外,水就这样流动下去。
评:上面这两位同学的发言也很有意思,两位都说得很不错,都达到本课教学知识方面的要求,前一位从接触到的生活现象出发,说明每个地方的水是怎么来的,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尽管最后没有说结论性的话,但同样可看出他对水在自然界循环的理解。后一位的发言稍抽象一些,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表述水循环的过程中,都要用具体事物作参照,第一位同学更明显些,因而他“探求意义的经历”展示得特别清楚。
师:(指投影上的画,边总结并加上箭头)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了江、河、湖、海、动植物体内的水,高山上的积雪和南北极的冰以及生产、生活中的用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都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飞散到空中的大量的水蒸气由于受冷形成云。云随冷热空气而流动,随风飘动到地球各处的上空,最后变成雨、雪等掉下来。掉到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直接形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了;有的流到江、河、湖中;有的渗进地里成为地下水,很少部分被植物所吸收,部分地下水又会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或被动物饮用,或流入江、河、湖;江、河、湖又会日夜不停流到海洋。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研究,我们知道了自然界里的水主要在哪些位置上变化?谁来说一说。
生:主要在天空、陆地、海洋之间变化。
师:这种循环变化会不会停止?
生:不会停止。
师:谁来用一个时间词语描绘它的循环运动。
生:经久不息。
生:永不停息。
生:日夜不停。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研究和学习,知道了水就是这样在天空、陆地和海洋之间永不停息地循环运动。(板书课题: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那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70页,“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的水为什么降不完呢?”这个问题能不能回答?
生(齐):能回答。因为水在自然界里永不停息地循环着。
师:对,这正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指看课题)
师: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运动的,这个变化大家能不能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呢?
生:能。
师:请大家想一想,然后每个同学分别在草稿纸上画草图。
(学生画草图,教师巡视,分别给予引导)
师:画好了吗?
生:画好了。
师:好,就请两位同学把他画的表示到黑板上来。
(学生纷纷举手,点两位学生)其余的同学将自己的设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讨论,并修改完善。
师:好,现在就请大家看这两位同学设计的图示与自己的是否有不同之处。
生:还没画出土壤中的水被植物吸收。
生:地下水又会流出地面没表示。
生:……
师:以上同学们说得都对,老师根据要求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也设计了一个图示,请大家看投影。(教师通过多媒体将自己设计的图示分步打出,并讲解,学生观看)。
师:现在,同学们通过自行研究,知道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请大家结合实际想一想,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生:可以发电。
生:灌溉农田。
生:给人们带来洪灾。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以后,请同学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水在自然界里永不停息地循环运动?
生:(脱口而出)太阳。
师:还有没有呢?请课后继续思考。好,下课。
总评:这是一节很有意思的课。
执教者的指导思想是“放开点,再放开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实施中学生的表现来看,这个指导思想是体现得很好的。
从什么地方放开?放开到什么地方去?从这课来看,就是从书本上放开、从教师的怀抱里放开,两者缺一都不行。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背课本上的结论,或者抱着学生去“探究 ”,不能叫“放开”,要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到事实面前,“*”到要解决的问题面前,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观察事实,收集事实,整理事实,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事实,概括规律,这才叫放开了。
本课正如指导者所说的,是“没有实验,缺少操作的课,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想象推理,从而认识自然规律的课”,这样的课需要事实吗?要的,这也是小学生“搞科学”和科学家不同的地方。按照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对思维发展水平的分类,小学生基本上只能发展到“前概念思维”水平,他们在形成概念,使用概念时,都要以具体事物作比照,本课为什么课前要学生观察自然界里哪些地方有水?就是要把他们“*”到事实面前去。把事实作为他们分析、推理的出发点,使他们必须经过“探求意义的经历”才能得出结论。本课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效果还不十分理想。比较第一组、第二组讨论的情况,即使没有这个“经历”,看了书就可以说出来。我想提醒各位:如果少数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你心里要的答案,而且“准确”、“科学”、才得“精练”,那么你就得多个心眼,提几个问题“*”他们一下,看他们是背来的还是探究来的。
这类课我们过去研究不多,教者选这课作为研究课,是有眼光,有胆量的。请读者跟我们一起来研究,以期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54
有问题百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