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4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04
物质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着无限多样的形态,无穷的变化发展,但归根结底都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都是物质的外在表现。意识只是高度发展的物质的一种外在表象。
哲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型的努力中,存在一种流行的观点,这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作内在的区分,展现为马克思的物质概念与恩格斯和列宁的看法是“对立”的,只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才真正对马克思的“实践和历史中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是,这往往以消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片面渲染与人分离的物质世界是“无”,即只有人之实践介入的物质世界才是马克思考察的“基质”。辨认这种误读,应当澄清的事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歪曲了马克思的物质观,只有恩格斯与列宁才是真正对马克思的物质观念的发展。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其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相对位置和未发生质变)。在这一意义上说,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机械运动中特定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静止是相对的,但并非单纯消极保守的,它也有积极的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静止是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04
物质的属性与特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往往很难分清物质的属性与特性有什么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对这两个概念本身的含义没搞清和对物理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刻。 属性是所有物质共有的性质。如质量,质量是物质的量,是物体所含物质数量的多少,所有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有大有小,因所含物质的多少而不同。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是完全可以相同的。我们无法用质量来区分物质的不同。一桶水的质量可以是10千克,一块铁的质量也可以是10千克,我们从质量大小无法区分它们。把物质往小里分,最终都是质子、电子、中子等粒子组成的,质量实质就是它们所含的质子、电子、中子等粒子的数量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05
特性,是一种物质特有的性质,是一种物质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性质。在这种性质上每一种物质都与别的不一样。例如密度,密度反映的是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不相同的,也就是不同物质的质量的疏密程度不同(特殊情况除外)。这种不同是由物质内部质子、电子、中子等粒子组成的内部结构形式不同而造成的。水的密度是1000kg/m3它的含义是每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00kg。1000kg/m3是水所特有的。反过来说,如果有一种物质(纯净物)它的密度是1000kg/m3,我们就可以说它是水。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个别除外,例如煤油和酒精,因为他们内部粒子组成的内部形式类似)。再如,2700kg/m3是铝所特有的,是铝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性质。通过比较物质的密度是不是2700kg/m3,可以判断它是不是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