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习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3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5:54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
一、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P2
1.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地点:云南元谋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二、黄帝与炎帝----“人文始祖” P12
1、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炎帝的贡献: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他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3、黄帝和与其有关的贡献: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4、炎帝、黄帝与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形成
(1)炎黄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
(2)炎黄在“阪泉之野”大战后,炎黄二部落走向联合,占据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三、尧舜“禅让” P15
1、禅让的含义: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首领还有尧舜禹。禹治水;尧传舜,舜传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禅让”
2、禅让制的结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后传位给儿子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四、西周的分封制 ★ P28
1、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主要内容:(1)周王把某地的土地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事务。(2)周王分封的对象: 自己的子弟和同姓、功臣、前代贵族的后裔。(3)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4)周王主要国家有:燕、齐、鲁、宋、卫、晋、吴等。
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消极作用:导致诸侯割据争霸。
五、齐桓公称霸(首霸中原) P34
1、背景(原因、条件):
(1)经济上:齐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2)*上: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齐国富强;
2、称霸手段: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3、称霸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盟会。
六、商鞅变法: ★ P43
1、目的:富国强兵,改变秦国落后面貌.
2、支持者:秦孝公
3、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
4、主要内容: 编制户口, 加强刑罚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 推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5、意义(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甲骨文与青铜器 P46
1、甲骨文概念: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又叫卜辞。
2、内容: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经济情况。
3、作用: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4、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周也有甲骨文。
5、著名青铜器:司母戊鼎 出土于殷墟。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八、孔子及百家争鸣 ★P50
(一)、孔子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
2、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 ”两部分。“仁”就是爱人。“礼”就是约束自己,加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2)在*方面: 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民,以“礼”治国。
3、伟大的教育家:(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时,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3)培养学生30000多人,比较著名的有72人。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等。
(二)、百家争鸣
1、派别及其主要思想
派别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道家 庄子 战国时期 《庄子》 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 孟子 战国时期 《孟子》 主张 “仁政”, “民贵君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时期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的*集权制
墨家 墨子 战国时期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兵家 孙膑 战国时期 《孙膑兵法》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2、儒、法、道不同治国主张
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提出“无为而治”。
3、影响:各家互相辩驳,互相影响,有力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九、都江堰(位于今四川都江堰市) P54
1、修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作用:它的建成,化水害为水利,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
十、 “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 ★P66
1、统一背景: ① 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② 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临国的土地;③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2、统一过程: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 、齐,统一中国。
3、秦朝建立:时间: 公元前221 年 建立者:嬴政 都城:咸阳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
4、秦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制国家,为中国建立长期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十一、陈胜、吴广起义 P66
1、战争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 具体表现:①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②沉重的赋税;③ 刑法严酷; ④ 秦二氏的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直接原因:被征发到渔阳戍边的农民误期。
2、战争过程:
(1)开始时间:公元前209年
(2)地点:大泽乡
(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建立政权:张楚政权
(5)结果:失败
(6)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十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建立*集权的措施) ★ P69
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建立起*集权制度,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集权制度。
(一)*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
2、在*,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正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各级*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二)、经济方面:
1、统一车辆形制、轮距,修筑驰道。
2、统一货币 (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 钱为标准样式铸币)。
3、统一度量衡
(三)、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 (规定以小篆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又推行隶书)。
(四)、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五)、军事方面:北御匈奴,筑长城;南征越族,开灵渠
将原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为一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十三、汉武帝的大一统 ★P74
一、措施:(一)*方面:
1、 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 强化监察制度:在*,设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
(二)、思想方面:
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加强
2、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设官学,用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子弟。
(三)、军事方面:
抗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二、影响:
*集权空前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十四、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P81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年
目的: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结果:此行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了解了沿途的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19年
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即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政权管辖的开始。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横穿欧亚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
(3)评价(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这条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中西交通交通的重要渠道。
十五、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P86
(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纸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改进: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3)外传:造纸术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非洲,后来传入美洲、大洋洲。
(4)意义(贡献):对世界文化传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十六、佛教的传入、道教、《史记》 P91
(1)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渐传到中国。
教义: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一切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此,佛教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
影响:有利于维持封建等级秩序;有利于给贫困民众以精神上的安慰。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道教的出现: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和神仙方术。
(3)《史记》
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十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p101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在官渡大战。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消灭刘备、孙权,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
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3、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后定都建业。(229年,孙权正式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
国别 人物 时间 都城
魏 曹丕 220 洛阳
蜀 刘备 221 成都
吴 孙权 222称王 229称帝 建业(今南京)
十八、江南经济的发展 ★P110
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自然条件好:江南温暖湿润,土地肥沃。②北方人民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最主要的原因)③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④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①农业: a.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b.水稻栽培技术提高,稻米产量大幅度增加。c.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d.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水碓和水磨广泛应用。②手工业:a.养蚕缫丝技术提高,丝织业水平提高并得到普及。b.冶铸水平很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冶铸作坊。③商业: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不少城、市繁荣起来。④造船技术:造船技术很发达,早在三国时,孙权还派人航海到达夷洲(台湾)。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十九、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P115
1、背景: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和汇整成为时代的主流;北魏的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北方*割据局面。
2、 目的: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内容:(1)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同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4、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改革家。各族人民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往来,各族差异逐渐模糊,北方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二十、祖冲之和圆周率 P117
祖冲之南朝宋、齐著名的科学家,他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二十一、王羲之的书法 P121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书圣”王羲之(东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5:54
*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 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
参考资料: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