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法西斯和纳粹究竟是何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0:1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2:29
楼主你好
准确的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起他的哲学,尼采更为一般人所知的是两件事:纳粹对他的崇拜;他对欧洲大战的预言。批评者认为他的极端反民主思想就是军国主义、纳粹主义的前身,辩护者认为是纳粹利用了尼采的学说作恶。
当年的欧洲同今天一样:君主首相们一边备战、民族复兴,一边高喊和平、双边合作、沟通机制;科技日新月异,GDP成就超过了以往时代的总和;*和阶级矛盾都一触即发,“祖国”和“人民”在街头大打出手;商品经济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它使旧秩序的两大根本支柱——贵族的荣誉观和下层阶级的宗教信念——一起破产,欺诈、贪婪、兽性这些原来只能躲在阴暗角落里的怪兽现在公然面世,社会混乱不堪;资产阶级欢迎这种改变,越混乱,越疯狂,越意味着发财机遇;消费主义缓慢地侵蚀着人们的活力,个性似乎越来越多,似乎又越来越少……人类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了?大约胜利者总是进步的,而失败者总是退化的,而社会总是由少量的胜利者和大量的失败者组成的……在这个像是形势大好又像是风雨飘摇的时代中,有人思考“欧洲人”到底是谁,有人呼吁欧洲人要勇敢地承担起教化世界的神圣责任,有人为欧洲正变得越来越软弱无力、阻挡不了东方野蛮人和非洲野蛮人的侵袭而忧心忡忡……而*主流仍认为前途是光明的,在“不折腾、不能乱”思想的指导下,在越来越先进的机器的帮助下,人类将慢慢消除各种危机,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在这种傻乐气氛中,尼采却预言将有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
在《看哪这人》中,尼采写道:“我知道我的命运。总有一天,我的名字要同那些对可怕事物的回忆联系在一起——对那史无前例的危机的回忆,对那最深刻的良心冲突的回忆,对那挑起与迄今为止一切被信仰的、被要求的、披上神圣外衣的东西对抗的、决断的回忆。我不是人,我是炸药——尽管如此,我的骨子里却没有了任何教主的意味——宗教是庸众的事。同信教人接触以后,我必须洗手……我不要任何‘信徒’。我想,我不至于阴险到信仰自己的程度,我从来不同庸众说话……我很害怕,有一天人们会尊我为圣人。你们一定会猜想到,我为什么先将此书出版,就是叫它防止糟践我的事发生……一切旧社会的权力产物会被炸得粉碎——因为它们都是靠谎言起家的。一定会有战争,一场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战。从我开始,世界将会有伟大的*出现。”
二
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意见众多。我们认为第一次是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第二次也只是第一次的延续,只是加入了法西斯主义的特色。在英美人士那里,两次都是民主制度和*制度间的对决。在天主教徒眼里,是无神论跋扈、*信仰被抛弃的结果。而在《全球通史》——一本通俗历史读物的作者眼里,第一次战争还只是因为两个军事结盟条约的错误形成。经济学家们的看法则更为目前的大众所知。
这些都是事后的说明。作为预言家的尼采也有自己的解释。使他作出这种预言的是他在欧洲社会中感觉到的深刻危机:旧的信仰已经破灭,新的信仰尚未形成;社会没有朝创造文化、创造伟大个人的方向走,却盲从了庸俗的民主主义、平等主义道路,扼杀个人,把使智力愚钝、温顺服帖的普通人得到廉价幸福当成社会的公正和善。人类生存的目的是什么?所有人忙忙碌碌是为什么?难道不正应该为了产生新的恺撒、新的拿破仑、新的歌德吗?少了几万几亿只工蚁、工蜂,对人类社会究竟有何损?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是只能充当工蚁、工蜂的角色的。他们的存在只应当是为了文明的进步进行有效率的工作。而过去的和将来的拿破仑、歌德们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只不多是为了在将来的人类社会中产生比他们更伟大的人。所有这些人,包括只能从事工蜂、工蚁性质工作的众人,包括拿破仑、歌德,也包括尼采自己,他们的存在本身都毫无意义,只有将来可能出现的更美更完善的人才有意义;而他们的工作促成了那些人们的诞生,因此他们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们展望得再遥远些,那将来的比我们更伟大的人们的存在又何尝有什么意义,只有那因他们的工作而将诞生的超越他们的人才有意义。我们所有的人都毫无意义,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只有未来、希望、理想、可能性才有意义。所有的人都应该被组织起来,依据个人能力分工,为了创造伟大的文化,为了生命的可能性而工作。只有依据这样的理想组织起来的国家才是善的,违背这种理想,大喊人民利益或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只能是愚民*。如果要谈平等,建立在这种理想基础上的国家里才可能有平等,在尼采、歌德和从事平庸工作的众人间并没有高下之分,都只是永远向上的生命为自身创造出的工具而已。
旧信仰的崩溃,庸众道德观的横行,必然使欧洲社会无以为继,必然要在一场末日般的大战中崩溃。这就是尼采的判断。他把那迟早要破裂的脓包捅破了,所以称自己为“炸药”。而新的人类将在废墟中诞生。他的名字在他们的记忆中将同那场恐怖的末日联系在一起。
三
尼采并不是一个国家主义者,企盼德意志国家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什么好处。他是精研古希腊文化的大哲学家,是人类艺术修养的一种巅峰,毕生关心的是欧洲文化的前途,对日耳曼人的民族复兴毫无兴趣。他本国的这些野蛮人,只有作为文化继承者的可能性能让他感兴趣。普法战争后,德国弥漫一股伟大复兴味,军人夸耀武力,市民、文人跟着大唱赞歌。他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写道:德国之所以胜利,只是因为军人的纪律、服从、牺牲精神,和文化毫不相干,德国*把这吹嘘成德国文化的胜利,只说明在德国,已经愚昧到失去了文化的概念;德国在方方面面依然是被它战败的法国的学徒,并且学得很糟糕,却误以为自己有什么宝贵的德国特色,寻思起发扬国粹;这场战争的胜利只是使德国的那些文化市侩们更自信。
“文化市侩”(或译“知识庸人”)是尼采全部哲学批判的对象。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有文化有学问,被尊称为教授、博士、作家、思想家、××学家,平素以社会精英自居,仿佛他们没了欧洲文化就要灭亡了。他们还代表国家民族的良心,不时地要出来教化人民,仿佛那是种沉甸甸的他们无法推脱的责任。而他们的智力与普通庸人又毫无区别。他们在社会上到处看到的都是和他们一样的市侩,他们在一切精神事物中都只能照出自身那贫乏的头脑,于是认定自己是“社会主流”,他们的头脑就是“有文化有教养”的德国人应有的头脑,他们的大行其道就是德国文化的胜利、德意志的光荣。世界的存在必然是为了他们这群人能和平、幸福、安宁地生活着。他们甚至开始大着胆子评点前人,把不符合他们贫乏头脑的视为前人的缺陷。
今天的中国人和韩棒都对“文化”有种奇特爱好,深为没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不满,仿佛他们伟大复兴、发达国家了所以必然文化鼎盛,又仿佛蒙洋人赏了个奖,就是得到了文明世界的批准承认,才算真正的伟大复兴、发达国家。当年那群德国人也是如此。大德意志武功显赫、国力蒸蒸日上,没有文化怎生相配呢?于是把前代诗人荷尔德林捧出来当国粹展览。这让尼采倍感滑稽,因为那位遭际凄凉的诗人正是被这些遍布德国的庸人们害死的。歌德、席勒、莱辛这些“德国文化”活着时没有哪一个不深受这些狭隘、贫乏的德国庸人们所苦。尼采自身其实就是一个例子。他辛勤写作,心力交瘁,直至精神失明,但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哪家大学、哪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德国人愿意承认他这个“德国文化”,偶尔收获的都是冷嘲热讽。死后终于获封“德国文化”,成了“有文化有教养”的德国人的光荣。
四
在精神失明的前夕,他给欧洲的政要们写了些内容荒唐的信,如召开欧洲会议、在会议上暗杀德皇。所有的尼采研究者都忽视了这些信件,把它们视为疯癫后的胡言乱语。那并不纯是疯癫,而是在疯癫中暴露了潜意识:他期待着这场战争,渴望着这场战争,因此在呼吁各国尽快发动这场战争。剖析尼采此时心理,他感到欧洲病得太重,他从前开出的文化救治的药方恐怕已无效了,即便有效也无人来采用,因此倒不如欢迎这场迟早要来临的战争。这药方固然太猛,然而考虑到欧洲的病入膏肓,或许并无不妥,起码这病再重也重不到哪去了。而对这场战争,尼采还抱了很多幻想,认为它能清除文化中的*因素,使具有强大意志、漠视危险的人们成为主人,缺乏意志、沉迷感官、软弱无力者成为奴隶,这将是一场净化欧洲文明的战争。
尼采并不是真有未卜先知能力的神人,后来的真实战争和他设想的完全不同。他设想、期待、召唤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混战。因为连绵不断的无序的混战,真正的优秀分子才会从社会的各阶层中涌出,组成新的贵族阶级。他设想的是那些古老的时代,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内战、文艺复兴期的意大利诸城邦、拿破仑时代的法兰西。然而真实的二十世纪中没有发生任何混战,军事技艺的空前发达阻止了混战的可能性。连续两次都只是两个军事集团间的短暂对抗,一方不支倒地,另一方也精疲力竭。新兴的美国出来挽救了本来必定要崩溃的资本主义世界,而另一边的苏维埃*选择了新的道路。没有任何净化,任何优秀分子的出现,只是两场纯纯粹粹的杀人流血的战争而已。人类也早已不是由贵族们支配的时代了,战后在崩溃的各帝国废墟上建立起的各民族国家是建立在民族独立、人民平等之类大众支配国家的原则上的。若领导国家的是优秀人物,这些原则是可以导向尼采的文化建国原则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愈来愈不知文化为何物,愈来愈觉得他们的利益就是国家的目的,两种原则间就再无共同点了。
五
所以在尼采和纳粹主义的关系上,我们看到,尼采确实是纳粹主义的前身。他试图召唤凯撒、拿破仑,应声而至的却是希特勒。他看着这个信奉他的奥地利前画家,想必会叹口气,然而也并无太多的不快和遗憾。这世界再怎样也不会比现在更糟糕了,不是吗?就让这位虽然在精神修养上还不足完全理解自己但却拥有坚定信念和强大武力的弟子去试试吧!耶稣的门徒们显然也不是多杰出、对老师的话有多深理解的人物,然而*教还是建立起来了。信仰琐罗亚斯德的波斯国王们显然也不是什么超凡人物,然而他们还是把他的信仰传播开了。谁敢说希特勒和他的后人就不能为他成就同样的事业呢?
精通尼采的研究者们肯定不会同意这种说法。尼采是一个非常傲慢的贵族,用勃兰兑斯的话是“贵族激进主义者”(尼采在回信中赞同这个标签),一生都在批判文化领域的庸人们,对国家、民族这种更低级的庸人们的偶像更嗤之以鼻,怎么会介入这种世俗*来自辱身份呢?1889年的尼采确实不会这么做。他鼓动世俗*势力间的战争,但不会去介入。他会像古代的那些哲学家,当他们的君王在外杀得血流成河时,他依然坐在屋里从事他的日常思考写作,连听一下战争新闻的兴趣都没。但1920年、1940年的尼采却不见得。
海德格尔的立场或许可以使我们窥见他的前辈尼采的同类立场。海德格尔显然不认为纳粹主义和他的诗性哲学有多吻合,然而涣散、纷扰、疲弱的德意志人正需要一位希特勒来凝聚众心,为它开辟道路。再坏的秩序也胜过没有秩序。何况希特勒的秩序并不坏,他忠于这个国家,忠于这个民族的古老信仰,打击一切以民主、平等口号出现的市侩主义,这就足够了,这就是他愿意服从的民族领袖。希特勒的疯狂扩张会使他不安,但不安的只是这样空前规模、毫无节制地使用武力会使他的国家亡国灭族。事实上,德国的老对手,法国的知识分子们普遍所抱的也正是这样的立场,贝当元帅出面组建类似德国的法西斯政权,得到了大多数知名知识分子们的拥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民主,他们已经尝够了,使他们落到今天这种下场的正是那种贪腐成风、纷争不断、上下离心的民主。在1940年,托这种民主之福,几乎已没人愿意为这个国家而战了。(贝当元帅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三十年来的成果”,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民主主义中的“极左”派。)戴高乐在伦敦号召水兵们加入他的抵抗组织,应者寥寥(两万士兵中只有900人),绝大部分都自愿回法国做亡国奴去了。这同他们的祖先相比何其讽刺!但我们也不必责怪他们,显然,第三共和国对待他们这些“自由国民”并不比希特勒好哪去。亡国奴的滋味虽然很不好受,但或许正是天意要惩罚他们以往七十年的错误。
美国诗人庞德是现代派文学最著名的的几个大师之一。二战中,他在罗马的电台里大骂资本主义和犹太银行家,宣传墨索里尼的统治带来公正。二战末期,意大利国内政变,墨索里尼倒台后被希特勒救出,在北方成立临时政权。轴心国即将灭亡。庞德仍然前去投效,要与领袖共生死。战后他以叛国罪被捕,被关进精神病院。他在精神病院里没了俗事困扰,专心创作诗歌和翻译他喜爱的孔子,成就极高。十几年后福克纳、海明威、弗罗斯特这些人不停游说国会,才把这位老前辈救了出来。他仍然厌恶资本主义美国,回到意大利,死于他曾追随的领袖的土地上。
名盛一时的意大利诗人邓南遮是另一个例子。乔伊斯称赞他的散文诗体小说是福楼拜之后最优秀的小说。他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显然从邓南遮的作品中模仿了很多东西。郭沫若的《凤凰涅磐》中提到了他崇拜的众多作家,其中就有邓南遮。一战后,邓南遮狂热地介入*,亲上前线,从一个诗人变成了战功彪炳、鼓吹扩张的军人。1919年的战后谈判中,协约国不肯把一些原奥匈帝国的土地依战前密约交给意大利,邓南遮便亲率一批志愿军占领了今克罗地亚地区的阜姆城,为意大利强抢了这块土地。墨索里尼非常尊敬他,以类似新中国对待鲁迅的规格对待他。
我们不能简单地类推尼采,因为尼采与他们的思想各异。但法西斯主义和一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关系,可以参考。时代在变化,人们也都在变化。1940年的尼采,我想是会站在纳粹一边的,只是不会介入纳粹的具体*。
尼采并不需要人为他辩护。尽管纳粹主义与他的期望相差太大,但在基本的理论、原则上仍是他想要的结果。胜利者所奉的那一套民主平等价值观(无论是*主义者还是民主主义者,都信奉这套价值观,只是对何为民主平等的解释不同而已)是他嗤之以鼻的。如果人们在胜利者的价值观体系内为他辩护,那将是对他的最大侮辱。章炳麟为陈独秀辩护时,称陈的*罪名不实,陈独秀大怒,立刻声明:“我是*党。”
六
前所未有的大战确实如他预言的发生了,旧秩序如他预言的都被炸得粉碎,而他的名字也确实“同那些对可怕事物的回忆联系在一起”。但这一切又同他真正预言的不同。大战不是他心目中的大战,被炸碎的旧秩序也不是他心目中的旧秩序,当代人理解的“可怕事物”也根本不是尼采设想的“可怕事物”。那么是纯属误会吗?我看不是。解析几何能解的题,微积分也能解,那并不是微积分的“误会”。微积分的偏差,将来倒或许会被证明是更精确的算法。
(几月前,我曾计划写两篇文章:《我国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恩恩怨怨》、《尼采与一战》。结果被各种事情一打扰,全忘了。后来有人提醒,才想起来。前一篇完全不记得要写什么了。后一篇, 虽然也忘了构思,但还有几年前的一段笔记可参考。修改补充下算交待。
现在重读这段笔记,有另一种想法。历史并不存在,历史是被解释出来的。胜利者拥有历史。譬如这世界大战的历史,就有许多种版本。胜利者的版本广为流传。作为失败者的尼采的版本,就很少人知晓。
前人说“墨写的谎言掩不住血写的事实”,但事实并不存在。解释权在谁手里,谁就拥有事实。一切*斗争,都是先用墨水论证*杆子的合法性,再用*杆子来捍卫墨水的解释权。这就是*中毛从文化领域先动手的用意。*失败后,走资派弄出的*罪行中纯造谣的东西倒很少,都是事实,只是经过他们解释后的事实。所以这几年我渐渐下决心要写一本中国*史。
*同志1991年在狱中自尽。一些访谈透露,她看到她丈夫的事业被完全背叛,她丈夫的所有预言都成真了,只除了民众会起来*走资派的预言,她不堪继续活着受辱,在绝望中自尽。*同志为人坚忍,在法庭上一言不发,在狱中养好身体,准备看到走资派的结局。他于2005年去世,时年87岁。我看我还年轻,还是能看到结局的,所以预先准备历史很重要。
另一种感想:虽然都是法西斯,格局大不相同。人家的法西斯捧出的是尼采,召来的是庞德、三岛由纪夫,我国的法西斯捧出召来的却是某个办过黄网、投机各种市场炒作都失败、最后投机*的小商贩周某人。人家倒台时,臣子共赴死,我国的倒台时,底下人为了脱罪怕要抢先上来割脑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2:30
没有关系。八竿子打不着。
法西斯和纳粹主义的诞生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而尼采在1900年,就是八国联军侵华的那一年就去世了。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8月25日去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2:30
法西斯(英语:fascism;德语:Faschismus)是一种国家民族主义,包含了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可以视为是极端形式的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纳粹”的称呼来自德语的“Nazi”,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简写。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2:31
其实没太大关系,纳粹崛起时尼采都死了多少年了,只不过希特勒很崇拜他而已,而纳粹的思想体系借用他的理论,当然如果较真也可以认为是他的纳粹是他的理论上发展起来的
法西斯者起源于古罗马共和国,尼采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2:31
纳粹强拉尼采,给他们脸上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