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健康卡是医保卡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3: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7:21
电子健康卡不等同于医保电子凭证。
居民健康卡是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框架提出的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所必须依赖的个人信息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
【扩展资料】:
医保电子凭证由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统一签发,是基于医保基础信息库为全体参保人员生成的医保身份识别电子介质。电子凭证通过实名/实人认证技术,采用加密算法形成电子标识,具备安全可靠、认证唯一等重要特点。参保人可通过电子凭证享受各类在线医疗保障服务,包括医保业务办理、医保账户查询、医保就诊和购药支付等。
2019年11月24日,全国医保电子凭证发布式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医保电子凭证是全国医保线上业务唯一身份凭证,即日起在河北、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山东、广东7个省(市)的部分城市将陆续开通使用。这意味着今后全国参保人可以“看病不带卡,只用医保码”。11月24日上午,全国医保凭证发布仪式顺利举行,国家医疗保障局开发了相应的APP已同步上线,参保人可在各大主流APP商城、应用商店下载使用。即日起,在河北、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山东、广东七个省(市)的部分城市将陆续开通使用。
早在2018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专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国卫办规划发 〔2018〕34 号),旨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有利于全面落实实名制就医,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点问题。
其实在2012年,居民健康卡作为卫生健康部门面向城乡居民设计发放的全国统一标准的就诊服务卡推广实施,已在全国 28 个省份发行应用,在推动跨机构跨区域诊疗服务一卡通用、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结报、促进区域医疗业务协同等便民惠民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电子医保卡上线,电子健康卡也上线,“一卡通”从线下争到线上?作为医保和健康的主体,医疗机构势必再次遇到两难境地,老百姓看病的“玻璃门”是不是依旧存在呢?
电子健康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发行的、识别居民健康身份的“虚拟二维码”,用于串联居民日常生活的健康相关信息、获取各类健康医疗服务。电子社保卡是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签发的,与实体社保卡一一对应的有效电子凭证,以“虚拟二维码”形式提供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医保结算、金融支付等功能。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医保卡)都是群众看病就医离不开的重要载体,却分属不同的信息系统,造成卡卡不通、信息无法共享。那么在电子健康卡发行正在进行时,电子医保卡上线,是方便群众?还是利益之争?是以群众方便为中心,还是以部门利益为中心?
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有“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国家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让“专业的人、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事情”。就一个电子就医卡,就能分出电子健康卡和电子医保卡,信息内容还基本一致,这难道符合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难道真的从老百姓的需求和方便考虑的改革举措吗?听上去,电子医保卡是自愿申领、自愿使用,但是没有这个卡(二维码)老百姓看病能不能无条件医保报销,如果没卡不给报销,只能说明这句“自愿”只能说“掩耳盗铃”!三医联动需要医保联动,医保联动需要数据和需求交流,而不是医保另搞一套。这一点值得决策者深思!
医保卡和健康卡真的没法融合吗?我想从技术上不值一提,如果抛开部门利益和权力思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保局在顶层设计一并考虑,一并设计,一并招标,坚持互联互通、互惠共赢的为民思维,拿出服务的态度和意识,让群众少跑腿、让医院少麻烦,未必不是善事!这里为民不得不提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这项“刀刃向内”、面向*自身的自我*,已然显现出成效。国家医保局、卫生健康委有没有这种自我*的勇气,相信也会的!
“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群众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2019年,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牵头,会同省医保局、省人社厅、省大数据局共同组织组建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医保卡)“两卡融合、一网通办”专项工作组,开展了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医保卡)“两卡融合、一网通办”项目建设。坚守改革初心,瞄准行业痛点,突破改革瓶颈,强化部门协同,共同推出浙里办“健康医保卡”。5月份,在杭省市级医院启动系统改造和对接工作。6月初,在省人民医院率先落地应用。这种工作模式是不是值得某些部门和决策者借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