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5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6:19
之前的文章讲了孔子在季氏那里找了一份工作,在季氏封地里做基层管理工作,包括管理仓库,向农民收税等。季氏家族占据了鲁国一半的土地,孔子的薪资待遇肯定是有保障的,相比15岁之前在农村的生活,生活水准肯定大幅提高。
孔子工作一段时间,认识的人多了以后,孔子了解到季氏的封地上有很多士人不愿意干的基层管理岗位。于是,他就从母亲的“颜家村”找来了一些聪明的年轻人来季氏庄园里工作。农村人勤劳吃苦,孔子只要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培训,比如教他们识字、算术等,他们就能胜任岗位。
就是算是孔子的第一批弟子了。这些*部分来自乡下,出身低微,有很多还是孔子母亲的本家。孔子有名有姓的徒弟中,光姓颜的就有八位,比如颜回的父亲颜路,比孔子小六岁。
这就是孔子教育的开始。这时的孔子还没有办学校,没有固定的教学地址,只是为季氏的庄园培养一些基层管理者。也算是孔子回馈乡里。
这时候的孔子只有20岁出头,已经成家有孩子了。
之后几年,慕名而来向孔子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来的人不只有贱民也有士人,士人是来向孔子学习周礼的。孔子一想我为什么不开办学校,专门教周礼呢?还可以收一些学费,补贴家用。
于是,孔子开始创业办学校。这时候孔子大约是25岁左右,他应该没有辞掉季氏封地上的工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办学。
孔子28岁时,遇到了子路。当时子路只有19岁。子路是孔子第一批弟子中最有名的一位。
孔子和子路的关系,有点像宋江和李逵。《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也可能是像印第安人一样头上插着羽毛),佩戴着野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孔子和子路很可能是不打不相识,孔子不但讲道理赢了,还在武力上赢了,子路心服口服,于是拜孔子为师。如果子路赢了任何一个方面,就不大可能拜孔子为师了。
子路的家乡是卞地,离曲阜有一百多里路,子路拜师说明孔子的弟子的数量已经很多了,在鲁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孔子的学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孔子私学的“质变”很快就来临了。
鲁国孟孙氏的家主孟僖子在临死前,告诉儿子:之前我带外交使团去郑国和楚国时,因为不懂周礼被人家笑话。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拜孔子为师,学习周礼。
孟僖子死后,年仅13岁的孟懿子继位。孟懿子和自己的双胞胎弟弟南宫敬叔都拜孔子为师,时常请孔子来家里讲学。
前几篇文章已经讲过了,孔子的时代,鲁国已经被季孙、叔孙、孟孙三大家族瓜分。季孙氏独占鲁国一半的土地,叔孙、孟孙各占四分之一。季孙、叔孙、孟孙还分别世袭司马、司徒、司空的职位。
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年纪虽然小,但出身太高了,比孔子高出好几个级别。所以,他俩跟孔子其他弟子并不一样。其他弟子是拜在孔子门下,跟着孔子学习。孟懿子是雇孔子做家庭教师,孔子要到孟孙家授课。除了讲课,孔子还在孟孙家做一些文字、礼仪方面的工作。
可以肯定的是,这时候的孔子已经从季孙氏那里辞职了,实际辞职的时间还要早好几年。
当时,像孟懿子这样的贵族公子,年轻时都要出国游历一番,增加见识,跟其他诸侯国的公室贵族做一些交流沟通。
孔子担任孟懿子的老师不久,就跟着南宫敬叔去了一趟周朝的都城洛阳,正是在这次旅途中,孔子见到了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馆长老子,并进行了一些沟通交流。
这趟洛阳之行,孔子收获颇丰。孟孙家把孔子去洛阳时乘坐的马车就送给了孔子。从此,孔子成为有车一族。
成为孟孙氏的家庭教师,还与全国知名的大学者老子进行了学术交流,让孔子在鲁国名声大噪。连季孙氏的家主都拜孔子为师,其他卿大夫的子弟再拜孔子为师也就没什么顾虑了。拜孔子为师的人肯定暴增,而且都是出身比较高的人。孔子在鲁国成了名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6:19
因为人们支持,能够做大做强是因为很多人没有条件读书,但是孔子是免费教育。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6:20
我认为凭借的是:孔子自身的学识,以及他的名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6:20
当时孔子的学问非常高,他的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影响力非常大,很多人认可,所以能成立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