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像天地间的过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12 15: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3 02:22
雪漠著
数千年前,在这里还是匈奴的居住地时,这里没有城郭,只有相距很远的穹庐。所谓的穹庐,就是帐篷,也是匈奴人的房子。它大多由白色毡帐所围制,是圆形的,也叫帐幕。支撑帐幕的柱梁一般是木制品,搭建、拆卸、搬运都必须非常方便,这样才符合游牧迁徙的需要。
相对于匈奴百姓的帐篷来说,匈奴王庭是比较固定的,它是一个巨大的帐篷,非常大,是首领处理公务的地方。在少数民族地区,帐篷的大小,体现了使用者的身份。所以,隋炀帝当年到少数民族地区巡行的时候,为了炫耀国家的富强,据说带的帐篷能盛上万人,让匈奴*吃一惊,唏嘘不已。
有趣的是,匈奴人虽然过惯了迁徙的生活,但他们仍然很讲究。比如,穹庐里的家居摆设就是非常讲究的,一般会按左右方位来安排。当然,这跟生活的需要有关系,就像野兽们造窝会考虑风水等问题一样。
少数民族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西部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才有房子。许多地方仍然分为冬场和夏场。冬场是冬天住的地方,房子一般建在这里,因为这里的冬天很漫长;夏场是夏天住的地方,夏天短暂,所以他们不建房子,只搭帐篷。直到今天,藏族的牧民们在夏场放牧时,仍然住在帐篷里,而且帐篷们大多离得比较远。
匈奴的帐篷也离得很远,因为部落本身就隔得很远。其距离之远,是你很难想象的。比如,凉州曾经有个匈奴王庭,在同样时段,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境内也有一个匈奴王庭,两者的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都有相似之处,但远得就像两个世界。所以,我们说的匈奴地区,其实不是一个小地方,而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区域。
古代的匈奴人就生活在这里,既不带来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他们就像天地间的过客。
直到休屠王占领石羊河流域,匈奴人才有了城郭的概念。
冒顿的统治制度自上而下,等级分明,最高首领是单于,然后依次设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等。其中,单于住在单于庭(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统治中部,东西部分别由左右贤王统治。左贤王一般由太子担任。单于就是通过左右贤王来统治整个辽阔地域的。
据说,那时节,河西走廊一带活跃着八支匈奴部落,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控制石羊河流域的休屠王和控制张掖黑河流域的浑邪王,他们跟左右贤王一样,是单于的左膀右臂。
我在《石羊河里的大凉州》一文中,曾专门写过休屠王,他的势力非常大。所谓休屠,就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指的是“佛陀”。所以“休屠”就是“佛”的意思。有人将“七级浮屠”认为是一座佛塔,其实它是“佛陀”的其中一种翻译,还有一种翻译是“觉悟的人”。
被老百姓称为休屠王的这个人,其实就是匈奴人心中的“佛陀王”,有点像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被人们称为老佛爷一样。一定要注意这个元素。这说明,从西汉时期开始,凉州就已经有佛教了,而不是从东汉时期孝明帝梦见“金人”,凉州才开始有佛教的。
《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云:“作金人以为天神之主而祭之,即今佛像,是其遗法也。”意思是,休屠王所制的金人,有人认为就是佛像。但有些学者反驳,认为这不可能。其实这是那些学者们孤陋寡闻,他们不知道,佛像在很早很早之前就出现了。他们之所以反驳,是因为释迦牟尼住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他们认为当时应该是没有佛像的。但当时恰好有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