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分析一个产品,那么分析的逻辑框架大概是应该是什么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20
项目中有时候的确会有完整的描述功能的脑图。他是保证项目的实现没有遗漏,对反向分析产品的帮助不大。
UML在设计阶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用例还用的多一些)。
反向分析产品,线框图,UI设计,画面之间的迁移等也是可以忽略的。
那么第一个需要的文档应该是交互图。
1 交互图在熟练使用和理解产品的情况下。。。
列出整个产品逻辑上的主要元素,他们应该是名词。
然后连接起元素之间的关系,他们应该是动词或者介词。
交互图能表现出产品的要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即 UI 背后产品的骨骼。
2 UI和交互的特点但是,在用户体验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清晰和完整的搞清产品逻辑不是唯一。
结合这些元素和关系,还可以分析出这个产品在UI和交互上的亮点。
大一些的,
比如新的 JS 框架可以方便的隐藏内容,所以某个元素的列表和明细页面,可以被二合一。(是的,知乎的主页就使用了这种设计 - “显示全部”,而 minigroup 有些更酷的隐藏设计。很多新技术会影响到产品的结构和功能)小一些的,
比如一个意思复杂但是传达到位的图标。
或者,推送页面状态的技术特色。(是的,在知乎,在 A 浏览器窗口清空知乎的未读通知,状态可以被推送到 B 浏览器窗口)
3 产品交互图之后,可以反推出产品的 PRD 。
甚至,具体的功能背后的算法和逻辑?(比如豆瓣推荐算法的最初思路,大概是从和你气味相投的圈子里面,推荐你没有看过的东西)
但是,这也并不足够。你还应该可以竖向追溯产品进化的历史,横向比较产品的竞争对手。
4 用研但是,这也并不足够。你还应该可以从产品的形态,推测出其背后的用研数据。
比如Twitter 在新版本中把 List 功能隐藏的很深,那也许说明用的人并不多。
甚至,你还能比他们当时的用研知道的更多些,因为你在回溯历史。比如:微信 2011 年 5 月用户量的爆发,和 微信 2.0 增加的新功能之间的关系。
5 战略搞清楚这些之后,你就能比别人更靠谱的揣测一个产品的战略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