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43
赏析如下:
诗人一开头就把他的爱友比作美好的“夏天”,其中“夏天”-词颇有争论,很多学者认为应该翻译成春天,但以我个人的观点,还是应该译成夏天。因为英国的夏天相当于我国的春天或春末夏初,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风和日暖,枝头绿叶冒新芽,百花含苞待开放,大地充满一派生机活力, 迷人可爱。开篇第一句便直入主题,用一问一答得方式毫不含蓄的点名她的美。
虽然夏天如此美丽,但仍然不及她之美。作者意不在提出疑问,而是通过疑问句,引出第二句肯定的回答,恰如其分地达到赞赏的目的,诗人如此煞费,说明她的美丽不仅令他赞赏,而且还令他崇敬。这比开篇便用- -陈述句更有说服力。
接着第3、4、5、6句,诗人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你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那是因为“狂风”会把“五月的嫩芽摧残”,“夏天的期限”太过于短暂,阳光过于“强烈”,有时却也会被“遮掩”。这一系列的意象,为我们勾勒出一副副夏景图,引人遐想。其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这一副副图景产生的是-种怜惜之情,这时让我们不禁思考,那诗人对她的怜爱,该有多么深沉。
后接着的两句:“世上娇艳之物都会凋零,受机缘或大自然的局限”,为我们阐释这样一个哲理:世界上所有美丽的事物都会有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虽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却令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所感叹。
接着,诗人用一个转折,说“你的长夏永远不会消逝,永不会失去迷人的光彩;不会在死神阴影中漂泊”这的用暗喻的手法,将她的美丽比作“长夏”,意为有夏天的美丽,而且比夏天更长,有取夏天之长,补夏天之短的意味。后面接着补充,他的美丽不会时间而失去光泽,永远留存。
“这诗将与你同在,只要人活着,眼睛还能看。这诗将永存,赋予你生命。”到最后,诗人转向写诗歌,说诗歌是永存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内心是矛盾的,他大肆笔墨去描写他的美,去高歌他的美是永存的,事实上他只是在欺骗他自己,他深知“世上娇艳之物都会凋零,受机缘或大自然的局限”。
当然他的美丽也属于“世上娇艳之物”,可是诗人不愿意承认,他无法说服他自己去接受这个事实,于是他想把他的美丽长存于他的心中,但是每个人都会到死神那里报到,怎么办呢?这时,他知道了,永存的,只有诗歌,他只有将他的美丽写入诗歌,才能永恒。
原文鉴赏: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呢。
你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的花蕾摇撼。
夏天的足迹匆匆而去。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凋残或不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歇。
你的美艳亦不会遭到损失。
死神也力所不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赐予你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