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0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8:04
展开3全部有很多呀。
一、吃团年饭
我们老家吃团年饭不是在晚上,而是在早上或者中午,一个家族的要聚在一起吃饭,吃饭之前要放爆竹,还要点上香和蜡烛,烧纸钱,意思是故去的亲人也回来跟着一起过了年。不过如果各家的儿女都已经结婚成家了的话,就各过各的,不是嫁得特别远的女儿,大年三十那天一般都要赶两场团年饭,婆家早饭,娘家午饭,或者倒过来,虽然孩子们会辛苦一些,但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习惯,有女儿的老人,都不会在过年的那一天觉得孤单。
二、守岁
我小的时候,是一家人一起磕瓜子看春晚来守岁的,小孩子想睡觉也会被千方百计的弄醒(特别小特别小的就不会了),然后弄一个小火炉,一家人围在一起特别温暖,大概十一点半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放爆竹了,快到十二点,外面的爆竹声就会达到一个*,此起彼伏的特别热闹。
后来春晚不好看了,一般都没有兴致去守着电视看是的现实了,大人们就开始用打麻将度过大年三十,而小孩们就凑在一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三、洗澡换新衣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吃完了饭之后都会舒舒服服地洗一个澡,然后换上年前新买的衣服,小孩子基本上从里到外都是新的,大人们节俭则一般都只换外套,象征着辞旧迎新。
四、给故去的亲人上坟
换完新衣之后,一般妈妈和奶奶会留在家里收拾换下来的脏衣服,爸爸和孩子们会出去给故去的亲人上坟,点上蜡烛让他们在大年夜不要迷路,烧纸钱让他们可以出去嗨皮,还要帮着他们锄一锄坟头的杂草,最后再放上一卦鞭炮。
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期人群的渐渐长大,很多过年时的习俗都在慢慢变没,只是最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很多习俗又开始有重来的迹象,比如说划灯船,跳狮子,现在回家过年,很多地方都可以重新看到了,过年之后如果有人家办酒席,也都能够看到。
还有贴对联,前几年很少看见人家门票贴了,最近两年回家家家户户门前几乎都贴了。
像这些过年的习俗,就应该好好地被保留下去,过年时才热热闹闹的,有过年的氛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9:22
1.饺子里的铜钱
这小标题感觉在讲一个恐怖故事,以前姥姥每年包饺子都会从家里翻出一枚铜钱,类似开元通宝那种,洗净后包进一个饺子里。我觉得奇怪的是,每年我都能吃到,后来才知道姥姥因为很疼我,所以故意会在包褶子的时候做些标记,这个温暖的小秘密我是很久以后才知道的。
2.过年不能倒垃圾
从大年三十吃完饭开始一直到正月初三,家里的垃圾不可以扫出去,听老一辈说会把家里的财气扫走,所以每次都只能用垃圾袋装着放在家里(笑cry),因为那时候家里人多,每次总会吃出一大袋子的瓜子壳、花生壳,扔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抱着一大袋瓜子扔掉了。
3.破五放鞭炮
除了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外,我们正月初五早上也一定会要放鞭炮,听姥姥说以前更麻烦,是要从每个房间放出去,意味着把各种霉运、不吉利的东西赶出去,现在我们就直接起大早放鞭炮驱除厄运了。
4.碎碎平安的口头禅
过年如果不小心摔破了东西比如杯碟(我小时就经历过,差点被胖揍一顿),这时候一定要说碎碎平安(岁岁平安),有点类似打喷嚏说Bless you一样。
5.社火
社火娱神,香火娱人。可能因为我家还是小城市的缘故吧,所以到现在依然能够找到正月十五的传统社会节目。我记忆中的社火是非常热闹的,有大头娃娃、划旱船、踩高跷、舞龙舞狮、扭秧歌,五彩斑斓的头饰更是非常漂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0:57
我的家乡在陕西关中地区,距离“周礼”的发源地很近。
1.腊月二十三“祭灶”。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将灶房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干净了,将灶王爷请出来,给灶王爷进上香火,呈上蒸的花色各异的小馍馍,供奉好了灶王爷,灶王爷才可保你来年五谷丰登、灶房里有吃不完的米、烹不尽的肉。
也是在这一天,农村乡下会进入“过年状态”。
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思绪又飘回了姥姥家那个蒸馍馍后总是雾气氤氲的灶房,那是每年春节,丰富美味的保证;那是每年团圆,为家人互敬一杯酒的温暖。
2.除夕的上午为逝去的亲人扫墓。
就是陕西关中地区俗称的“请先人回家过年”。实际上就是扫墓,除夕上午,将家里打扫干净、办好最后的年货、贴上春联之后,农村人家会在家里设立一个小的祭坛,我家乡那边仍然是以土葬为主,在除夕这一天,会由家中的年轻小辈去为逝去的老人扫墓,嘴里再说一句“xx(故去亲人的称谓)回家过年了…”然后回家后,在家里的祭坛为老人上香,放上供品,意思是“请”老人回家来“过年”。
相应地,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就要把“请回来”的先人再“送”回去,也就是再去扫一次墓,嘴里再说一句“过好年了,您回去吧……”,就是再把亲人送回到那个世界去。
3.正月里不干体力活
可能是农村人终日劳作的缘故,在正月里,大家都讲究充分的休息,最起码在大年初一到初六那几天,是不干体力活的,辛苦了一年,可得好好歇着啦。
4.初五凌晨“破五”
南方好像把这个叫“迎财神”,北方也差不多,我们那边也是放爆竹,意义是用爆竹声把坏运气都“破”走,来年顺顺利利的。
5.正月十五看花灯
这个好像全国都差不多,所谓过年“放炮”、“正月十五”看花”,意思就是除夕之夜放声音响的爆竹,元宵节看“花灯”、“烟花”、“焰火”之类声音小但色彩绚丽的花炮。
除此之外,陕西关中地区还有“社火”表演,就是由人们扮成诸如“西游记”、“封神榜”里的人民群众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在县城里、街道上巡游表演,类似于如今的旅游花车吧。
其他的吃年夜饭、包饺子、看春晚,似乎全国都差不多,写到这里,好期待过年呀~~~先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2:48
你所知道的家乡保留时间最长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从小到大,我的耳边都能听到一句话,那就是什么时候过年啊?由此可见,大家对于过年时多么的期待。
我的老家是在西北,在哪里民风淳朴,大家对于过年这件事及其看重,是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盛会,所以基本上那个时候都会聚在一起,上班的回家了,上学的放假了,欢聚一堂,这个村子里全部是过年的气息。
而在我老家保留最长的过年的习俗大概就是:
第一,守岁,吃年夜饭。这是过年一天真正的开始,而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年夜饭。这一天晚上,所有的一大家子人都会聚在一起,然后一起有说有笑,诉说这一年当中的收获和喜悦,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笑容。这大概就是一年当中最为让人兴奋的一天,而且这天的饭菜也许大概是一年当中最为丰盛的一次,人人都吃的肚子鼓鼓的,然后也会喝点酒,庆祝新年的来临。
第二,看春节联欢晚会。这应该是我从自打计时器保留时间最长的一个记忆了吧,大年夜那天晚上,全家人基本上会全部围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一首首歌曲,一个个小品,让整个年味特别浓。
第三,拜年。新年当中,去拿着礼物去亲戚家拜年,去拜年的时候也可以拿到一哥红包,这也许是小时候的记忆当中最开心的时候。
还有比如社火,祭拜祖先等等这些习俗,都是每年记忆当中最为深刻的回忆,这些记忆都陪着我长大,弥足珍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4:56
我出生在西南边陲的一个小镇上,我们那保留的习俗和大部分地区都一样。
1、团年
我们这一辈呢,叔婶姑舅比较多,过年一般会分为外祖父家族团年和祖父家族团年。团年其实就是一大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吃饭,娱乐娱乐,当然众所周知我家乡的娱乐方式显而易见是麻将。
具体流程就是:和各个成员约定时间→小时候是在家做,大家一起做,因为场地原因也会有各家出几个菜,端在一起吃,分两桌,小孩子一桌大人一桌;大点之后一直到现在都是去外面预定餐馆,主要是场地要大要大要大,大家都各据一方,能聚聚不容易闲话家常推杯换盏之后就是欢乐的麻将、K歌等等时光。
2、拜年
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们拜年,吉祥话相互祝愿,当然必不可少的是红包环节。我家是上学期间都有红包哒,哈哈哈。不过大学之前的红包都会被父母收走,父母美其名曰:这是交换啊。也会图个喜庆给我们留下一小部分。
3、大年初一不倒垃圾
我们那边是年初一不能倒垃圾,也是图个吉利,不把财富送走的意思。会鼓励大家多吃花生瓜子等等坚果,吃完扫在一起等年初二再倒掉。
4、除夕放鞭炮
我们小镇边上是可以放鞭炮的,会从除夕那天一直放到第二天一早,噼噼啪啪好不喜庆。
5、贴春联挂灯笼
会在过年的时候买回春联和灯笼,春联挂门前,灯笼挂窗前。
6、除夕之前大扫除
在除夕之前家里会做一次完完整整的大扫除,特别是平时打扫卫生忽略的地方,比如说窗户玻璃、灯具、抽油烟机等等,除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