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1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0:14
藤条茶的优势在于,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把所有的营养都用在了发芽上面。枝条顶端留叶,让茶树仍然往高处生长。在侧部修枝,抑制开花结果。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延长茶树寿命,同时,增加了叶片厚度,提高了产量。
我们研究了典型的四种藤条茶:勐库坝糯、临沧昔归、永德忙肺、景谷苦竹山。均发现,较周边地区的茶而言,藤条茶的优势巨大。滋味较为厚重,饱满,叶片明显要比周边地区厚实。 藤条茶另外一个较为显著的特性是:采茶周期短,不像勐海地区,春茶可采几波茶。通常集中在一波采完,春茶就结束了。这一点,会让很多制茶人不适应。
有很多猎奇者把藤条茶奉若至宝,在市场叫嚣天价。事实上,藤条茶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也不受地理条件所限,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那么,藤条茶实际的种植面积就不少。除了以上我们所列出的著名产区之外,我在2009年所制作的无量山系列里,老乌山等也是藤条茶,这些区域内的数万亩古树茶,管理方式接近。据说,这种管理方式自清朝时代就已经开始,世代相传,更多的原因在于:干旱少雨的气候之下,采摘掉多余的叶,有利于茶树的存活,以免水量蒸发太多死亡。
从地理版图上,无量山区的景谷、镇沅、京东、南涧以及临沧地区勐库大雪山、永德大雪山等片区,均是藤条茶的管理方式。由此,也形成了非常好的辨识度:春茶马蹄较多,梗长。
近年来,藤条茶更多的被省外茶人指摘为:提升产量、杀鸡取卵之典型。因为采摘后的藤条茶树,看起来光秃秃的,一点都没有枝繁叶茂的样子。与勐海古树相比,外形十分可怜。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勐海一株树干很大的古树,春茶产量大约在1.5公斤左右干茶,而同等树冠的临沧藤条茶,春茶产量可达10公斤干茶以上。所以,单株大户基本都在临沧。一棵树产量在10-30公斤都有可能。而在勐海、易武,只能说你疯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0:15
台地化或者矮化,我们认为对茶质来说,是有影响的。而直立生长,不加打尖,一方面采摘不易、产量有限,另一方面,由于营养输送不足,太多高杆茶的叶片偏薄。由此,我们认为3-6米高的茶树,四周发蓬,是一个好的管理方式。现成的例子就是藤条茶。
一句话来说,我们认为,目前最好的方式是藤条茶的管理方式。兼顾品质和质量,大滇的庄园化,将在,某些地块进行藤条茶改造。
藤条茶的典型代表是:勐库坝糯、临沧昔归、永德忙肺、景谷苦竹山。然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茶,正是大滇历来做茶的重点。在大滇体系里,归为潜力茶或者黑马茶的部分。名声不显,然而,品质优秀。
有人说,大滇好像没做过坝糯茶。我估计立刻就有人笑了。大滇当年发现坝糯的时候,是因为正好有朋友家是坝糯的。喝过之后,异常兴奋,从此开始了坝糯茶的制作,并引荐给一些做茶的朋友。只不过,当初大滇用了个泛泛之名,东半山!甚至,大滇还用这边的茶发酵过一次,可惜没掌握好,发酵不算太成功! 一般来说,发现一个地方的茶好,正好价格也比较低廉。通常的做法是:默默收茶。忘记这个寨子或者茶山的名字,深藏功与名,只管存茶;我不曾掩饰过对坝糯茶的喜爱。然而,我会告诉你这是大滇很多拼配茶的底料吗?让坝糯的光辉隐藏在冰岛之后,难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0:15
花这么多废话,来论证人工干预的必要性,是因为太多圣母婊,总是为喷而生。水资源被污染了,我们当然要用净水处理,不能继续喝着山里自然流淌出来的水;茶山的生环境被破坏了,我们自然要加以改变,在尽可能引领茶农收入提高的同时,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核心的方向就是:把品质放在第一位。高品质,高价格,不是一味追求低价。消费者喝得放心,茶的口感也越来越好,茶农的收入也得到提高。
这看起来是很矛盾的,把茶农和消费者放到了对立面。茶农的收入上升也意味着消费者金钱的损失?能不能两全其美?这就是有责任心的商家应该考虑的事了。
大滇飞扬在探索,不增加消费者负担的同时,改善从原料到成品这个过程中不合理的流程,尽可能降低成本。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茶园的管理方式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分享一些茶庄园管理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理念给大家,而不是高谈阔论,仅仅说一些不可实施的东西来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