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43|又到了摸爬蚱的季节,小伙伴们走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7 04: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9 08:52
◎李科技
爬蚱,是河南人对蝉幼虫的叫法,它又被叫作知了、马猴、爬杈等。每年的六七月份,是爬蚱出没的季节。
看过相关资料,从卵到幼虫,爬蚱要历经五年才能成熟,从地下出土,时间更久的则长达数十载。而真正属于它们的季节却只有短短的几个月而已。
乡村的夜色降临,简单准备,摸爬蚱的“队伍”便开始陆续出动。大家打着手电,穿行在树林间和桃树园,电灯的光束此起彼伏的交织、闪烁,寂寥漆黑的夜晚显得有些热闹明亮。爬蚱从树根周围的泥土中悄悄地探出头,钻出来,沿树干慢慢地向上爬着。这个时候,在灯光的照射下看到它,拿在手中,伴随着一阵“张牙舞爪”般的挣扎,欣喜地将这小生物放入提前备好的瓶子中,心头涌过满满的收获感。
逢着下雨天,大家伙也十分高兴,因为下过雨之后,爬蚱的洞穴经过一番冲刷更容易被发现,不用等到晚上才出去“摸”了。走进树林,看到这些小生灵正在从洞穴里向外爬着。或者,用食指稍用力拨开一点洞口处的土就可以惊喜地看到一只爬蚱正欲掘土而出,然后把它掏出来,“收入囊中”。这是一件蛮有趣味的雨中乐事。
集市上有收爬蚱的地摊,印象着从起初的一毛钱两个涨到了五毛钱一个。农人们在为期一个多月的爬蚱出没季,每天晚上活动几个树林子,最后算下来也会获得一部分较为乐观的零用钱。我值得纪念的“战绩”是,有一年的夏天总共“收入”了二三十元钱,用来买了一件汗衫。
还有人会把摸来的爬蚱攒上一些解解馋。在油锅中煎一下,撒上一些盐,味道鲜美极了。贩子们把收购来的爬蚱卖给饭店,餐桌上一盘美味的“爬蚱菜”尽管卖得很贵,却相当受城市吃客们的欢迎。
有一种体型极小的爬蚱被称之为“洋爬蚱”,意为不是真正的爬蚱。没有什么价值,它们只是如配角一样的存在,袖珍迷你版的爬蚱。小孩儿们无论大小爬蚱都敢于拿在手中,其实仔细观察它们的身躯和五官,确实非常合乎美学的逻辑,让人不禁感慨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审美哲学所蕴含的无限妙趣。
那些未被捕获的爬蚱顺着树干爬到了树枝上、树的高处,随后静静地蜕壳,渐渐羽化成蝉,于是白天便可听到雄蝉“滋-滋”的叫声。那蜕去的壳就是爬蚱皮,可入药治疗眼疾,有专门下乡村来收购的,几十元一斤。七八岁的小孩儿,手里拿着细长的竹竿,在树林、桃树林四处搜寻着爬蚱皮,够下来放到袋子里。从一个、两个到慢慢的积累成了大半袋子,能清晰直观地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收获。
爬蚱吧摸爬蚱是夏季乡村夜晚的一场“群体活动”。我们走进夜色,聆听自然,亲抚另一种生命的存在,这是一场生态原始、质朴酣畅的体验!我真想再摸一回爬蚱,回味一下夜色里的当年。
PS:说一说你摸过的爬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