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永远都需要学会的四件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8 23: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1 07:14
写在开篇的话。不知道该怎么起名字,才能更好的说明这篇文章给大家的启示。
上图,选自电影《艾利之书》的插图,荒芜,一切未知的开始,活下来的人类,该何去何从?虽然用这个图,有点夸张,但是,正所谓,不夸张,怎么能引起注意呢?
这篇文章记录了本人对本次灾情之后的一些思悟。可能会有偏颇遗漏,请读者多指教,本文意在提醒人们,提醒高度依赖科技的人类,当我们在经受过“灾情”之后,我们如何更好的面对未知的生存环境。我选择了,如何准备储存物资,如何教会后代,延用一些生产自救的方式方法,如何做好心理准备,本人提到的都是使用传统手工方式,很少依赖科技;这是因为在读过《物演通论》后,王东岳老师提到的一个概念“越原始越稳定”虽然他说的是指生物界的内容,但是我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后,得到的,有些原始的,劳动技能,手工技能,只有在生存形式遭受严峻挑战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明显的优势。这篇文章并不是真正的实用指导手册,但是我尽量写的实用一些。
去年是一个很不一样的2020年,正当全中国的人民准备欢度春节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bing”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先不说这次bing从何而来,会终止于何时;也不赞美那些为之奋斗,拼搏,献身的医护人员。我今天在这篇文章中,只想阐述我们中国人在经历过,诸如:“瘟疫”,“洪水”,“地震”,“海啸”等人为的,自然的灾害之后,我们能否为自己做点什么?并且付出点实际行动,每个人,每个公民,是时候应该学会一些常用的自救,自我保护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仅仅把这些防护的工具,防护的手册作为一本应急指导书,又或者作为一个“事后诸葛亮”的告诫。
在各种灾难片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电影设计的一个环节,就是主人公常常都是在危机的时刻,知道如何用一些基本的方法,找一些手边随时可用的工具,做一些简单的自救。并且在国外,似乎每个家庭都具备一些基本的应急工具。另外,在食物储存方面,电影里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线索,比如罐头,麦片等固体食物,不要小看罐头,平时你觉得,这个东西含有防腐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防止罐头变质,延长保质期。你觉得吃了不好,不健康;但是你要知道,一旦进入危机状态,比如瘟疫,比如战争,比如地震,比如洪水,能够帮助你渡过难关,等待新希望到来的,只有这类食品,能让你活下去;因为在面对自然惩罚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渺小,渺小到,如同一只蚂蚁。上面说的,并不是危言耸听,或者是故弄玄虚,这种认识,是来自对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个自我保护,我们应该做的。
科普纪录片,“动物世界”,“人与自然”,“BBC星球”等记录着我们地球上的生物,尤其是记录动物的生存繁衍的过程,在这些记录片里,我看到了,也记住了,动物天生的本能,寻找食物,懂得季节变化,根据生存形态进行迁徙;另外有一些长期定居一处的动物,它们更是学会了,如何储存必要的食物,来度过漫长的季节。
诚然,我们人类发展到现在,科技不断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其丰富,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用品,应有尽有,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资源,一旦面对突发事件,你还会觉得是无限资源吗?就好比这次病毒的防护工具,“口罩”,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之前我们没有关注过,百姓会对口罩,有这么大的需求,可是,看看现在,库存都被瞬间清空了。
所以,这也给我们又一次“敲了警钟”,对于个别人来说,有人会在生活中,养成储存必要物资的习惯,而大多数市民,尤其是在城市里居住的居民,由于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的,居住人口的各种*,我们没办法像电影里那样,做到面面具备。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选择自己需要储存的物资,以备急用。在这里,我需要澄清一下,我所描述的储存物资,不等于囤积物品,请大家不要理解错了。
但是,做不到面面具备,总比过那些什么都不做的好,不要总觉得,我在“遇难”的时候,会有人拉我一把。试想一下,当你真的需要别人拉一把的时候,你会不会悔恨交加呢?所以,当你现在能做的时候,就为自己和后代做点什么。在现代社会以前,我们的国人都知道,在自己家里储存一些东西,也许当时物质匮乏,但这是一件好事啊,一旦我们缺乏物资的时候,你的生存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由于文字和篇幅的*,我在这里,把我总结的分成几个部分,它包括,消防应急设备,生活物资的挑选和准备,生活常用技能训练,应急处置的心理调节。
套用,艾德斯坦福的一句话,一个人生存,必须要知道这四件事,第一,学会生火;第二,找到水;第三,制作食物;第四,搭建住所。在遇到危机得生存时刻,我们也该知道并且能做到,自救,有储存物资,可以持续生活,有一个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