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37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2-21 02:21
1、主要有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李大钊和陈独秀在北京创办的《每周评论》、毛主席在湖南创办的《湘江评论》、周恩来和邓颖超等在天津创办的《觉悟》。另外还有上海的《星期评论》、杭州的《浙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等。
2、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懂视网 时间:2023-03-02 21:43
1、主要有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李大钊和陈独秀在北京创办的《每周评论》、毛主席在湖南创办的《湘江评论》、周恩来和邓颖超等在天津创办的《觉悟》。另外还有上海的《星期评论》、杭州的《浙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等。
2、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2 18:51
《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日报》。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
2、《每周评论》:陈独秀、李大钊办《每周评论》的意见,得到张申府、周作人、高一涵的支持,加上胡适、钱玄同、刘复、马裕藻、沈尹默等人对《每周评论》也支持。
最后确定《每周评论》编辑部设在北大红楼文科学长办公室,发行所设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米市胡同79号安徽泾县会馆。参加的人交5元大洋,做开办经费。
3、《晨报》初名为《晨钟报》,1916年8月15日创刊。李大钊曾任第一任总编,并写代发刊词《晨钟之使命》,不久辞去。
1918年9月,因刊载*向日本借款消息被封闭。同年12月,报章改名为《晨报》后重新出版。 由于《晨报》先后依附多位军阀,1928年6月,*军队进入北京后一度停刊。
1928年8月5日,由阎锡山操纵再度出版,改名《新晨报》。阎锡山撤出北京后,恢复《晨报》报名。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依附南京**,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停刊。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报刊经过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第 1批马克思主义报刊。它们是在中国*党建党过程中诞生的。
中国*党上海发起组在1920年 5月成立后,很快就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报刊。这年8月创办了通俗的工人刊物《劳动界》,9月将《新青年》改组为中国*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1月创办了秘密的刊物《*党》。
同时,北京*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音》,广东*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这些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国际*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经验,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无*主义、社会改良主义所进行的斗争,为中国*党建党进行了思想与理论准备。
这些报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新现象。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报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报刊业务的改革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改革,主要包括:
1、开展各种思想观点的自由讨论, 实行百家争鸣。
2、发扬中国报刊重视政论的传统,发挥政论的战斗作用。
3、提倡白话文,确立了白话文在报刊上的主导地位。
4、改革副刊,把副刊办成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园地, 涌现出象《晨报》副刊 (第7版),《*日报》的 “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等这样一批著名的报纸副刊。
5、报刊文体的创新,“随感录”、“新闻述评等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的体载。
6、新式标点符号开始在报刊上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运动时期报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每周评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2 20:09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1911年辛亥*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学” 的口号,发起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导文学*,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接着,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与《新青年》相配合。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日报>(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而北京的《国故月刊》、《公言报》、上海的《新申报》等报刊, 则发表文章攻击新文化运动,于是在各种报刊上出现了新旧思潮的激烈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