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4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17
气象学上把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多日气温持续在35℃以上,则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热浪”,古人把这种极端天气称为“热灾”,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由于我国古代对于气温的记录相对较少,有详尽记载的气温描述多在明清两朝。
记载比较早的一次热浪灾害在宋朝时期出现。发生在公元1215年,南宋时期。热浪影响豫、苏、皖、湘等地区。旱情严重,受灾地区草木皆枯,泉水干涸。过于缺水带来的后果就是水比油贵,“斛水百钱,杯水数十钱”。劳动人民受旱情影响颗粒无收,又喝不起水,造成渴死者遍布原野。
南宋的热灾并不是最热的时候,据《清代气象记录》中记载,乾隆八年时,热灾遍布京、津、冀、晋、鲁等地区,甚至出现行人被热死于道中的情况。这次热灾同样带来了大面积的干旱,华北地区颗粒无收,又缺水严重,人民渴死热死者不可胜数。根据现在的气候专家测算,当时的最高气温达到了惊人的44.4℃,直到现在也没出现过这样的高温。
根据史料的统计,我国古代有记载的酷热时节共有19次。虽然古时没有气象预报一类的预警措施,但当高温天气出现时,统治者普遍采取减工休民的策略,告诫人们减少外出,并对受灾地区给予一定的补偿。有些统治者认为高温天气是上天的警示,因此自己会做一些减膳祈福的行动,有的还会大赦天下,以向上天祈求宽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18
最早的比如,后裔射日;公元647年,唐太宗热的中风;南宋嘉定八年,草木植物大批枯死,中暑死的人很多;清朝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据说北京的温度高达44摄氏度。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18
在清朝的相关记载中,就有出现过对于高温天气的多次记载,而在次之前,对于高温天气的记载则是比较少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19
两宋记载炎热天气的较多,诗中描绘的也多,比如“酷暑已旬日,熏炙势自如”,唐贞元十四年记载为“春夏大旱,粟麦枯槁”,都是形容酷暑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19
在“热灾”发生时,有的朝代还会开展慈善和救济活动。在史上最热的乾隆八年夏天,乾隆皇帝曾命令有关*采取救助措施,在北京的“街上和城门发放药物”,以减少中暑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