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0:58
本书原名《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初版于1991年。季羡林为作者作序时称其“不怕坐冷板凳”。这本则是第一版的增订,篇幅增加了三分之一,而且修正了过去的错误,所以以《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加以区分。 史先生自称“填补了小小的空白”。这当然是自谦,其实对汉语外来词的专项研究不过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这方面的专著可谓凤毛麟角,过去只从一些论文和著作中偶有涉及。 但是我认为,外来词是文化交融的重要现象。词汇变迁中暗含了文化的融合。通过本书,我们看到了强势一时的俄语外来词迅速没落,看到了满语词汇逐渐成为东北方言,也明白了“支那”的源流。 本书对古代外来词的考证极为出彩,作者也不是简单的记述,而是结合了历史的演进逐步讲述。就算不善当时历史的读者也可以了解词汇的变迁。 对近代词汇的考证则收录广泛,近代语言变迁极快。“赛因斯”这样的词汇都是昙花一现,许多早已作废的译法都被收入书中,可谓“存案”。 对于时下外来词的考证则很让人遗憾了。作者对许多时下的新词不甚了解。比如将万维网解释为服务器是明显的错误;将黑客与骇客简单混同是对这两个词汇不甚了解;用“网络寻呼机”解释QQ,显然是落后了(以成书年份看也是如此);而对朋克的解释则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把披头士简单的联系到“甲壳虫”显然是缺乏考证。所以本书的最后一章(第六章)实在为本书减色不少,可惜啊! 我说外来词研究需要后来人,一方面就是说需要后来人填补老学者对新词不甚了解的遗憾。更是觉得对外来词的研究实在是亟待继续深入,比如赫连勃勃的“夏”与夏商周的“夏”究竟联系几何,汉语中有多少词汇的匈奴语的音译等等。 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一直是我的兴趣,但是这不是我的谋生手段。希望我们这些有着同样爱好的后生,能成为后来人,或能稍尽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