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1:07
当前,我国教育已进入看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阶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得到了空间的确认和赞同。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新理念带来的新课堂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自主化、开放化,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表述,并最终实现学生“全人”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目标,陈旧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都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进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是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改理念进行了实践探索,把弱智学生看作正常群体,但不忽视其认知事物主要停留在客观表面上现象上的缺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进取精神,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突出活动性、直观性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活动知识和技能。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外显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内隐观念性活动(动脑)。弱智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让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快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证明了这一道理: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直观教学为弱智儿童的语文教学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教师借以引导弱智儿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形象地展现了小鸟与井底之蛙的对话情景,并让弱智儿童通过教具,做“井”底向天看,感受视角受到“井口”的局限,是弱智儿童对“看到的有限”这个结论及对《坐井观天》这篇寓言的寓意有了正确的理解。又如:通过对《小猴子下山》一文的直观教学,引导弱智儿童观察小猴子“抱西瓜”“扛着玉米”“捧着桃子”的教学图片,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动作模仿演习,加深了弱智儿童对这些动词“抱”“扛”“捧”的感性认识,深化了对这些动词的准确理解。所有这些表明了直观教学为弱者儿童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感性材料,深化了弱智儿童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功能有利于弱智儿童对语文的学习效果。直观教学能活化对弱智儿童语文教学内容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直观教具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上,广大从事弱智教育的教师根据语文的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直观教学活动。例如:在《太阳、地球、月亮》这篇课文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了三球仅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手段活动化“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绕太阳跑”,为文字叙述的课文内容提供了丰富、生动形象的活教材,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加强了弱智儿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使了弱智儿童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二、弱智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尊重自主选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开放课堂要确立、弘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首要的是要构建开放的课堂,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状况、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要不断的创建机会,并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尊重他们各自对课文内容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还给他们选择作业的权利。如教学“兰花、梅花、菊花”等词语时,我对学生说,你喜欢哪一种花你就学习那一种花的花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同学之间互读互听(看),自由读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我对学生说你觉得那哪个词语难写,你就多写几遍,你觉得哪个词语还没理解就请教老师或你的学习伙伴,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作业。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让学生自由扮演文中的角色,交流信息,培养学习精神。陶行知先生说过:“只要儿童解放出来,小孩能大事,也能互教互学,自己当小先生”。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建立多向通道,增加信息来源,教学效果远比讲解提问方式要好。因此,我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把个人学习、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校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友好竞争的精神。如在教学《爱华长大了》时,我让每个小组里的学生分别扮演了爱华、爸爸、妈妈这些角色,来演示爸爸、妈妈是怎么夸爱华的。让学生在表演中,对话中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说爱华长大啦?”分组讨论后找同学回答。最后全班同学一起来评一评,议一议,读一读。这样,课堂讨论好比新闻发布会,学生时时处处都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个性化的二分钟,几年的弱智教学实践让我发现,弱智学生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不会思考,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几乎为零。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呢?我尝试在课堂上开设“个性化的二分钟”,以期为弱智语文课堂开辟一片新天地。个性化的二分钟,就是激发弱智学生能有二分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教育内容,创设与学生心理需求变化同步的情境,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一方面活跃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主要的是启发他们的思维。开展模仿表演的二分钟。众所周知,单调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没精打采,所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定会神采奕奕。开展讲故事活动的二分钟。学生都爱听故事,每次课堂里,我只要讲一些题外的故事,学生们就会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去听,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堂二分钟里,开展了讲故事的活动,也是吸引弱智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开展与生活相关的讲演活动。个性二分钟是: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动,固然对理解课文,提高语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既然是“个性”,我们就不能*内容,局限形式,仍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后,我们教师应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发挥。有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让他们来讲台上讲讲身边的人,讲讲自已的学习,自己的心情。如果某一天有位同学很兴奋,以至上课也不能集中精神听课,我们可以让他上台来表达自己的快乐,让全班学生分享他的喜悦;如果有一天某位同学很忧伤,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上台讲述一下自己的心情。让大家一同理解他的郁闷,帮他出出主意等。个性化的二分钟形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只要弱智学生能在个性化的二分钟里实践自我、找寻自我、改变自卑、体验“我也能行”的乐趣,那么也就为我们弱智语文课堂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三、精心设计,渗透创新性“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想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形象思维是基础,他直接与创造性思维联系。因此,尤其要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好奇心是推动弱智儿童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创新性思维的内动力。为促使弱智儿童好奇心的发展,我认为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思维变化的情境,从而引发弱智儿童的好奇心,启发弱智儿童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努力创新。因而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多设计让弱智学生丰富的想象训练。例如在教学《凡卡》一课,学生知识九岁的凡卡在圣诞之夜给爷爷写信,诉说自己当学徒的悲惨遭遇,当他把这封充满希望的信寄出去的时候,信封上写着“乡下爷爷收”,到底爷爷能不能收到这封信呢?这件事的结局会怎样?我抓住学生迫切想知道的*,组织小组合作,大胆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爷爷能收到”;有的学生说:“爷爷收不到,每天早上,凡卡总是怀着甜蜜的希望,站在村口等候爷爷接他回去,可是总不见爷爷的影子。终于有一天被冻死在村口”;还有的说:“信封上地址没有写清楚,又没有贴邮票,爷爷根本收不到,这只是凡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已”……可见,学生的想象那么美好,那么符合实际,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特点,注重弱智学生的好奇心,为弱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迪弱智学生创新,使弱智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四、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成为弱者学生的“学习乐园”“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当我看到作家冰心说的这句话时,使我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正常孩子当然有他们的可爱之处,而当你和弱智学生朝夕相处一段时间后,看到他们那一张张无忧无虑的笑脸,听到他们那一句句天真无邪的话语时,你会慢慢的用心感受到,原来他们也是那么的可爱。而当看到他们玩时笑得那么自然、放松,想到该如何让他们在课堂上也能保持这样好的状态,使学习成为像游戏一样能得到他们喜爱的事情。发现多媒体教学是使课堂成为弱智学生的“学习乐园”的一盏明灯,它所发挥的巨大魅力是每位老师不可低估的。1、创设情境,拼音教学生动有趣拼音字母都是抽象的表音符号,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于是在拼音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把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融为一体,是抽象的拼音符号尽量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积极参与操作,识字教学有情有趣目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计算机几乎全是由老师来控制。不用说弱智儿童,就是日常儿童在课堂上也几乎没参与到计算机。通过弱智生的主动操作,有助于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掌握,于是我让学生与电脑交流,让电脑不再成为老师的“专利”。3、生动形象,重难点得到突破重难点是否得到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弱智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具体、不连贯的,他们认识的事物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实物组成的,概括能力低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是能不受时间、空间的*,将复杂的现象,抽象的道理,难以表达的语言用模拟仿真的手段*真的表现出来,为弱智儿童建立完整全面的直观表象,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弱者儿童拓宽视野,提高能力。4、观察想象,学生乐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动画:先出示一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一堆石子,然后一只乌鸦飞出来,这时画面停住,我让学生思考,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如同天马星空般的了,有的说可以把瓶子推倒,有的说把头塞进去喝,甚至有的同学说用吸管喝。最后通过轻度弱智生讨论出还是把石子扔进去最好,动画则继续演示下去。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给特殊教育学校带来生机,带来新活力,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轻松进行,更能为弱智生创设一个“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乐园,让每一个弱智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五、语文课堂教学时刻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理解语文内容,从课文内容所描绘的形象受到感染,从赞扬的思想行为受到启迪,所阐述的道理为分清是非的标准。德育教育,在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同时加以渗透来实现。例如:我在教《我爱我家》一课时,除了带领同学反复念读: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请您喝杯茶,让我亲亲您呀,我的好妈妈。之外,我还对学生进行了说服教育,让学生自己说说平时爸爸、妈妈都做些什么,让他们体验到爸爸妈妈是很辛苦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带给他们的温暖,让他们知道,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总之,在新理念下弱智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新颖性、活动性、互动性、开放性,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实用性,摆脱书本上的内容束缚,最终达到让每一位弱智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