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部队出征打仗,随行的医生是如何称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3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08
lz,查不到哦,给你一些资料自己研究去啊。
古代医生的称谓
1太医 一种医生职称。即太医院的医生,是专为帝王和宫廷*等治病的。
2御医 一种医生职称。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
3世医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人们称这样的医生为「世医」。古代人多相信世医。
4大医 对道德品质和医疗技术都好的医生的尊称。
5铃医(走方医) 在以往,有很多周游於广大农村,具有一技之长的医生,由於他们以串铃招呼病家, 故名。这些人的医术大多来自师傅口授 ,每有独到之处。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 。但也混杂看一些借医行骗的人。
6巫医 用画符,念咒等迷信方法(也有兼用一些药物者),以驱除鬼神作祟,作 为治病手段的职业者。巫的产生较早,距今约三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商周时期,由於生产的发展,出现了掌握技术知识的人物之中即为「巫」。巫能 医治疾病,还能歌舞,代鬼神发言,只有官吏才能用巫法治病。甲骨文中的有关记载,可以说明当时医疗活动的情况。到战国时期,民间医生已比 较普遍了,扁鹊(秦越人)首先提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主张,但由於医药发展的*,骗人的巫医还是长期的存在。
7郎中 古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见宋.洪迈《夷坚志》)。这种称号在南方某些地方沿用至近代。
8大夫 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於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 大夫。北方人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沿用到现在。见洪迈《容斋三笔》。
9医工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医工一词最早见於《内经》一书,汉代设医工长 ,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和按摩工,咒禁工,职位在医师,针帅和按摩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和按摩生之上。
10上工 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生的称谓。对能称得上为上工的有一个具体的要求, 即在疾病还未发作的时候,或虽已发作而尚未发展以前,能早作诊断和予以防治,而且要求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治愈率。
11中工 古代对具有中等医疗技术的医生的称谓。其技术不如「上工」精良,但比「下工」高明。在治疗疾病上要求有百分之七十的治愈率。
12下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不高明的医生的称谓。由於医疗知识水准低,没有掌握防 治疾病於未发作的技术,往往等到疾病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才能诊断治疗,而且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六十。
13良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精良的医学家的称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09
古代常将医生尊称为“医官”。医官是一种总称,自宋代以来,医官中最高一级的官职是大夫,依下类推为郎(又称郎中)、医效等。
“大夫”在古代是一种教高的官职,春秋时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汉,又有谏议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医官的职位还没有达到大夫一级。自宋代设“大夫”级别的医官后,民间就把医生称为“大夫”,在中国北方地区尤为通行。特别是正规部门的医生,如太医院的人,则一律称“大夫”。
“大夫”和“郎中”
“大夫”和“郎中”都可以作为医生的别称。但两者仍有一些区别。
一般设馆医病的医生称大夫;至于草药店或上街高喊,或走街串巷医治的医生称为郎中;现在的郎中一般指的是不具合格医生资格的密医。在地方习俗上,北方人称“大夫”的多,南方人称“郎中”的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09
叫 医生 定制选上三旗士卒之明正骨者,每旗十人,隶上驷院,名“蒙古医士”。禁廷执事人有跌损者,咸令其医治,限以日期报愈,逾期则惩治焉。齐息园侍郎坠马伤首,脑涔涔然。蒙古医士以牛脬蒙其首,其创立愈。故时有秘方能立奏效,非岐黄家所能及。著名者有觉罗俨桑阿,以正骨起家,其授徒法,先将笔管戕(qiang)削数段,纸包摩挲,使其节合如未破者,然后如法接骨,皆奏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10
哦。你提的问题很尖锐。随军出征的医生,也有品级和官位的。
没有品级和官位的称郎中。一般军队里没有随军的医生,如果在打仗中,军队里谁要就医的话,就在当地找郎中,很少有随军郎中的。
但是如果是御驾亲征的话,那就有从宫中带的御医。
也有一些将军从自己家里带郎中随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10
蒙古大夫,主要进行捏骨推拿,治疗骨折等硬伤,兼任兽医,所以现在说大夫是蒙古大夫就是用的兽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