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38
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
此段为司马光在其著作《资治通鉴》中的一句话。
大意是说人生在世,遇到事情需要做出决判时,应当机立断,不要因此错失良机。
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他为后世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编纂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本书写尽了人生百态,帝王将相,权属谋略。为后世留下了最权威的历史材料。
中国有两大书,一是《史记》,二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记录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你迷茫时,不知道做什么时,甚至想了解权术时,都可以读一读《资治通鉴》。
我给大家推荐的这本《资治通鉴》,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三年,合译而成。
这套书尊重原文,采用白话文加译文的方式,逐字翻译,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
一套六大本,原价208,现在领卷后只要59.9元,一本也就10块钱,可以说是很超值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幅购买:
【本本社】全6册资治通鉴文白对照文言白话文书籍
¥59.9
购买
爱好历史,家里一定要备这样一套书,没事的事情翻一翻,你就会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会完全不一样。
言归正传,我们最早熟知司马光并非《资治通鉴》,而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写着司马光砸缸的事迹。
这件事最早记录在《冷斋夜话》一书中,为释惠洪所写的。司马光为救一小孩,机智砸缸。
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堕瓮水中。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而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一日,他与伙伴在一起玩耍。突然间,他看到玩伴在水缸里大声哭泣求救,其他的小孩都因为内心恐惧害怕,很快地逃走了。
司马光在看到玩伴不幸落入水缸里后,他没有流露出一丝胆怯,直接搬起一块大石头,就往缸上砸去。水就这样自动流了出来,小孩得救了。
从此事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司马光当时只有七岁,他在看到需要自己伸出援助之手去救别人性命之时,表现出像大人一样的冷静沉着与勇敢果断。甚至连一个大人可能也想不到这种办法,不由得对这位少年产生赞叹与敬佩之情。
读完这个故事,很多人不禁有这样的疑问,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我们从以下两点进行佐证。
第一,司马光生于官宦世家,其父司马池在公元1005年中进士,而司马光出生于1019年,由此推断,在其七岁时,其父早已为官多年。在司马光出生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知县。司马光七岁时,其父任职留守司通判,治所在洛阳。
而洛阳在宋朝时期经济和文化很发达,而且当时司马光才七岁,具有很大的轰动效应,出了这样一件事被广泛流传也很正常。
最重要的是,司马光长大后很牛,不仅写了一部资治通鉴流传至今,在仕途上,他更是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去世后,又被追封太师、温国公,从祀于孔庙,被称为“先儒司马子”。
由于他的名人效应,小时候的英雄故事被广泛流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后来,这一历史事件还被收录至《宋史》中,能够纳入史书当中,说明此事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的,所以这个事件本身还是存在的。
司马光为何这么牛呢?
司马光出生于天禧三年,他的父亲正任光山县令,年幼的他资质过人,而且勤奋好学,幼时爱读史书《左传》,甚至到了书不离手的程度。
相传其七岁时,便能将《左传》背得滚瓜烂熟,还能把近两百多年的历史说得清清楚楚。在宝元初年,刚刚年过二十的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进士甲科。
也许是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给他提供了良好的文学素养环境,不错的生活水平条件,但是更离不开他后天的努力。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做事用功,学习刻苦勤奋。他经常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如今,“砸缸救人”已经成为司马光在人们心中的标签,他因为一次救人流传千古,十分值得人们思考。
我认为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一是这件事确实对于后世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
第二,他久经官场,一生对物质看得很淡薄,为官清正廉直,勤奋刻苦,不管是在官内还是官外,他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他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为孔子和孟子,可见,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正因为如此,他的故事才被广为流传。
司马光对于后人的初印象离不开“砸缸”,很多人不禁有这样的疑问,被司马光救出的小孩是谁?
在光山县的上官姓氏家谱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家族中有一位名曰上官尚光的人,在其生平的日记中,曾记载过小时候被司马光砸缸获救。
待上官尚光成年后,在其家乡建了一座“感恩亭”,并以此报答司马光曾经的救命之恩。并且此事在上官姓氏当中都有所知晓。令人遗憾的是,此事并未写入正史中,只是存于家谱中。
所以,单凭一家谱,我们不能断定被救男孩就是上官尚光,但司马光砸缸一事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
所以课本中并没有详细说明被救小孩的姓名,语文老师也并不确定这个孩子是谁,所以这样模棱两可的事情,老师自然忽略不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39
司马光救的那个孩子和司马光相比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是有名有姓的,叫上官尚光,是司马光儿时几个比较要好的玩伴之一。时光过去很多年,上官尚光逐渐长大*,但是在他的心中,却一直记着这件事。为此,他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感恩亭,来表达自己对司马光的感激之情。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39
司马光救上来的小孩名为上官尚光,年少时就与司马光是好友。长大后搬到光山县的城西,此人也是感恩之人,再想起当年司马光救他的事件,他不甚感激,为此还特意修筑了一座“感恩亭”。上官尚光明白,如果没有司马光当时砸缸救他,也就没有后来的自己,这可谓是再造之恩,所以心怀感激,修筑了这个感恩亭。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40
这个小孩的名字叫做上官尚光,是司马光幼时的玩伴。他长大之后在朝廷当了大官,为感谢司马光,专门给他修了座亭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40
他救的小孩儿是司马光小时候玩的很好的小伙伴,后来也非常有能力,官至宰相,叫上官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