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02
导语: 武汉地区聚集高端服饰品牌的商场武汉广场,日前又将一批销售下滑的汉产服装品牌清退出场。曾经风光无限的汉派服装,如今连自己家门口的商场都进不了,“清退门”让武汉服装企业备感无奈。武汉地区聚集高端服饰品牌的商场武汉广场,日前又将一批销售下滑的汉产服装品牌清退出场。该商场有关人士表示,在武汉广场经营的品牌每年有10%的淘汰率,这次调整品牌是商家的正常整改。但这位负责人也不否认,近年来汉产服装销售整体下滑现象严重,武汉广场内曾有近40家汉产服装品牌,如今只剩下十来家。武汉拥有的高校服装设计产业优势仍待发挥笔者在大洋百货、群光广场、王府井百货等武汉其他6家大型商场调查发现,在这些地标性商场中汉产服装寥寥无几,而武汉国际广场、新世界百货店等大型高端品牌商场,更是鲜有汉派服装品牌的身影。本地品牌守着家门口的好商场进不了,“清退门”让武汉许多服装企业备受震撼、备感无奈。汉派服装曾领雄风位于“九省通衢”特殊地理位置的武汉,30年前借改革开放之风,从福建、广东将服装采购回来,在武汉汉正街、杨子街贩卖。以此发展起来的武汉服装业主们,在武汉商场的引导下,逐步学习国外品牌的经营方式,自建工厂自创品牌,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有统计表明,武汉服装业发展高峰时,曾有企业2000多家,年产值达60多亿元。当时的汉产服装显现了鲜活的生命力:在职业女性衣装消费供需矛盾突出时,汉产服装产业最先涉足了职业女装的生产经营。他们广纳五湖四海之流行为我所用,以最快的速度,将香港、上海、广东的流行要素,变成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汉产服装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调整经营目标,从最早进入国内一级市场,到率先抢占湖北地区二级市场,从最早以兵团作战之势到北京CHIC展会树立形象,到最先进入东北、西南等服装业不发达地区拓展市场,武汉服装业的迅猛崛起,曾有引领国内区域服装经济之势。但随着各地服装产业的崛起壮大,在国内率先打出区域品牌的汉派服装发展节奏却明显缓慢起来。多数还停留在靠赌“爆款”赚钱的汉产企业,开始显得技不如人,竞争水平和发展势头不如人,渐成急功近利、抄版仿样、低档大路货的代名词。痛定思痛谋求出路遭遇本地商场“清退门”后,深感伤心的部分汉产服装企业曾向*反映,希望*能保护、支持地产品牌的发展。市府专题调研后认为:*要支持地方产业发展,但不能搞保护主义。商场清退品牌属于市场的自由竞争,不便干预。如何“重振汉派雄风”?有分析指出:汉产服装业虽经过30多年的发展,但相互协作的产业链至今不完善。90%的企业都挤在女装行业中,家家小而全,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仿样、抄版、跟市场风、抓爆款等急功近利的落后经营方式,又促成了武汉服装企业把竞争市场的手段,主要压在了打折促销的恶性竞争上,这是汉产服装市场价值不断贬值的关键。商场中品牌的合理存有量一般为200个左右。如何引导武汉服装业合理调整、资源整合,集中知名度大、市场网络广的企业资源优势做品牌做市场;组织部分生产规模化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以贴牌生产为主;而产品研发能力差、经营资本少的企业把重点放在批发经营上,逐步形成合理的品牌经营、市场批发、生产加工型产业结构,将是重中之重。调整转型力争突围武汉某商场负责人指出,批发经营仍是当今一种有利可图的经营方式,但要想提升水平,品牌经营之路才是汉产服装能否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有志于此的服装企业,首先一定要研究品牌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要针对品牌细分的市场定位,创立品牌的个性服务文化,如品牌的产品风格、形象推广、营销模式、价格体系、物流配送方式等。其次,加大品牌的设计力度,广纳以设计为主体的服装专业人才,应是推动汉产服装市场突围的重要举措。武汉拥有国内一流的高校服装设计产业优势,但武汉的设计优势并没有成为武汉服装产业和品牌的优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都市型产业,*有责任加以引导和支持。*如何通过集聚城市资源优势,创办相关推动服装产业和时尚消费文化发展的活动,实现整体推广汉产服装品牌,是武汉服装业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实现突围的根本所在。值得欣慰的是,遭遇本地商场“清退门”事件的汉产服装,以此为鞭策纷纷加大了品牌发展的调整力度:一批海外注册、武汉制造,与意大利、美国、韩国等混血的“疑似汉派”的国际品牌,重新杀回了武汉市场;一批退出商场的汉产服装品牌,在武汉高档社区和商业街上,开出了一批旗舰店、品牌形象店和社区专卖店;一些企业开始加快发展销售网络。